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海外淘”市场必将水涨船高

2018-11-27 01:00:08 来自: 环球时报

  许维鸿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成交额毫无悬念地再创新高,而这两天美国的传统购物狂欢——“黑色星期五”似乎也盯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钱包,国内的电商们纷纷推出有关“黑色星期五”的海外淘、海外购业务。很多人担忧:中国消费者出海是否给“中国制造”带来冲击呢?

  首先,中国消费者被海外购物节重视,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这至少表明中国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的上升。对于前一阵子网络上有关中国经济周期下行压力和所谓“消费降级”的说法,可以说是有力的反证——中国人口基数大,消费升级、消费细分的潜力巨大,不存在全面的收入增长减速,更不需要过度依靠政府消费和投资,经济就能够稳定且良性发展。

  其次,中国部分消费者把目光投向海外,无疑是对贸易全球化前景的支持。全球许多经济学家和领导人都羡慕中国民众“奇高”的储蓄率,但对于全球化的贸易平衡而言,中国过高的储蓄率并不完全是积极因素——中国消费者需要时间,转变改革开放初期传统小农经济的消费习惯,逐渐养成为信息化新经济的消费习惯。也只有如此,中国才能跃升为“贸易收支基本平衡,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最后,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外生产企业和金融投资者如果想成功,都应该重视对消费者结构的剖析。通过对中国县域经济,也就是常说的三四线城市的调研可以发现,中国“双十一”购物狂欢的主力军正在“扩散和下沉”,即从过去几年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逐渐扩张到在县城或乡镇居住的消费者。产生这样的变化,正是基于城镇化的持续深入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也意味着三四线城市有望成为推动消费的主要力量。

  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必然伴随着消费细分,也就是个性化消费的潮流兴起。虽然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热情在下降,但是他们已经逐渐把购物车推向了更加多样化的海外市场,开始更加讲究生活的品质。刚刚结束不久的“进博会”也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清单上早就不只是“炫耀型”的奢侈品,而是源于切身体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消费用品了。

  这种中国体验式的个性化消费习惯,将引领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和进步。展望未来,任何一个品牌如果不与时俱进,都无法长久垄断一个细分消费市场。现阶段中国消费者被欧美发达国家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体验所吸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阶段,各方面不必大惊小怪。毕竟充满活力的“中国制造”会迅速赶上,在很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引领全球分工。▲(作者是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sophia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