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盘点 2018 年中国金融圈大事件,恐怕第一件就要数多达 100 多家的 P2P 公司跑路,让几万名投资人血本无归,成为 " 金融难民 "。 自今年 6 月份位于上海的著名 P2P 平台唐小僧开始跑路开始,从 6 月底到 7 月初,就有位于杭州的小金袋、贤钱宝、金大圣、稳展财富、汇博金服等一连串公司清盘的清盘,跑路的跑路。 小探就纳闷了:同样是 P2P, 硅谷的公司咋没听见这么多幺蛾子呢? 作为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源地硅谷,目前为止,共有 500 多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从事借贷服务的公司多达几十家。 那么这些 P2P 公司为何兴起?有哪些特点?存在怎样的问题?和国内的行业比有哪些不同?今天,小探就带你好好研究一番! 硅谷 P2P 独角兽们:也不好过 从 Business Insider 上的数据来看,2018 年在硅谷的金融科技类,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 " 独角兽 " 公司共有八家。其中 SoFi 就是一家典型的 P2P 借贷平台公司。 成立于 2011 年的 SoFi ( Social Finance ) ,作为一家在线金融公司,主要为学生贷款提供再融资,房屋贷款和个人贷款。公司的借贷算法忽略了银行用的严格的信用分数,而考虑一些实用的反映偿还能力的指标,比如结合未来的工作就业情况。 同时,由于SoFi 学生贷款的利率要低于政府的利率,因此而获得了许多学生的青睐。而 Sofi 这一部分的资金来源通常是学校校友,因此构成一个 " 校友给 SoFi 资金 —— SoFi 作为平台将资金借贷给学校学生 " 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模式。 具体来看,在 SoFi 平台,普通个人贷款的利率通常在 5.5% 到 9% 之间,要比其他借贷平台的利率低不少。而学生贷款的利率则只有 3.5%, 直接秒杀其他平台。预计到今年年底,SoFi 一共放出 60 亿美金的贷款。 然而,2018 年对于 SoFi 来说,并不好过。 先是公司内部两名员工状告主管性骚扰,接着 9 月前 CEO Mike Cagney 因为批评了公司的兄弟会文化而被迫辞职。 在业绩表现方面,SoFi 上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有多笔贷款表现不佳,投资人利益受损。自 2016 年起,就对上市一拖再拖的 SoFi,未来的路如何还不得而知。 而对于另一家 P2P 公司 Lending Club 来说,虽然已经上市,2018 年也过得比较艰辛。 2007 年成立的 Lending Club 作为金融科技业的先驱者,是全球最大的点对点借贷平台,为借贷者提供贷款,使得投资者能够交割债票。 到 2012 年底,其贷款总额度超过了 10 亿美金,同期 Lending Club 的现金流入首次小于现金流出,实现盈利。 2014 年 12 月 Lending Club 上市。在其董事会名单中,互联网女皇 Mary Meeker,摩根斯坦利前 CEO John Mack,以及美国前财政部部长 Larry Summers 的名字赫然在列。公司发展得如此迅猛,想必离不开这些背后人物的鼎力支持。 然而,这个曾经被中、港、美三地投资者奉为 "Super Star" 的互联网金融新星、P2P 模式的鼻祖在 2016 年经历了 CEO 兼创始人违规借贷的辞职风波,以及借贷人还贷过低等一系列问题。其市值从 50 亿美金跌到了 10 亿美金,目前在 11 亿美金左右。 而今年 Lending Club 第一季度被曝亏损 3118 万美金,并有数据预计,公司今年一共会亏损 7000 万。 这样看来,两大行业巨头的 2018 年都挺坎坷,这是否意味着硅谷的 P2P 行业前途渺茫呢? P2P 知识大扫盲! 为了探清 P2P 行业的真实面目,小探跟硅谷一家知名科技金融公司的 VP Henry 来了次深度交流!在金融界摸爬滚打了 20 多年的 Henry 表示,对于美国 P2P 公司的发展态度是很乐观的。 " 如果你去看美国 P2P 平台,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并不是仅仅因为他们的资金充裕,而是因为他们在科技方面尤其是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确实有所突破。 而传统的老牌银行,在服务效率低,贷款人审查阶段没有足够的算法支持,花费时间长等问题,必然会导致新兴金融科技公司‘见缝插针’,来解决这些痛点。" Henry 开门尖山地说。 但是,让小探疑惑不解的是,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多美国 P2P 平台的表现不佳 , 难道不是平台本身的贷款对象 " 不靠谱 " 吗? 要知道,银行贷款给个人或企业通常要进行严格而繁琐的信用调查。也就是说,对于资金不足或信用积点不够的个人或企业来说,像 Lending Club 这样的平台确实能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但反过来看,这样的企业和个人的还款能力也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投资人的钱有去无回。 对于这种说法,Henry 指出了其中的逻辑漏洞: " 打个比方, 银行通过自己的审查系统,决定借贷给 100 个申请人中排名前十的人。但是,接下来排名 11-20 的人是不是就没有还款能力了呢?并不是这样。很有可能是银行的数据系统根本没有能力算出这十个人的还款能力也很强,虽然没有排在他们前面的十个人高。 这样看来,并不是很多个人或企业没有能力来还款,而是银行的技术支持不行。这也是为什么说 Fintech 行业,它需要的是足够多的技术支持。" 那如何解释上文我们提到的 P2P 平台 SoFi 目前亏损无盈利的现象? " 亚马逊曾经十多年一直没有盈利,那么你是否能就此论断它必死无疑呢?" Henry 反问小探。(额 .... 那倒是) 那为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