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微博)眼镜一度成为智能眼镜的代名词。伴随着第一代的谷歌眼镜项目失败,整个科技行业对于智能眼镜的应用前景,顿生疑虑,一时间,智能眼镜被边缘化,智能手表成为“网络红人”。 不过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VentureBeat报道和分析,“死亡的”其实只是第一代的谷歌眼镜和消费性智能眼镜,在企业行业领域,智能眼镜发挥出了作用,一批研发厂商和涉及到户外工作的企业,已经培育出一个健康的智能眼镜市场。 谷歌眼镜由“谷歌X”实验室开发,曾经由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总负责并担任“形象代言人”。然而在经过了媒体风光的报道之后,谷歌眼镜出现了研发时间太长、消费者成品发布跳票、在实际使用中引发极大争议。 最终,谷歌宣布第一代智能眼镜项目失败。谷歌将眼镜项目从X实验室,转移到了负责智能家居的子公司Nest,交给“iPod之父”法德尔另起炉灶重新研发。 第一代谷歌眼镜的失败,对于那些探索智能眼镜消费者市场前景的公司来说,是一次打击。 不过,除了谷歌之外,还有Vuzix和“Recon仪器公司”等厂商,继续在企业用智能眼镜市场投入资源,他们已经站稳了脚跟。 智能眼镜在企业市场的使用,还在初步阶段,但是在这一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在制造业、户外现场作业、医疗、油气田开发、核工业、汽车工业、安全保障、物流业、运输业等领域,企业对于智能眼镜和其他穿戴技术存在需求。 根据美国联邦劳工统计局2012年的数据,大约4600万美国人从事的行业,需要穿戴设备的协助。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5200万人。 面对企业智能眼镜市场,除了一些硬件制造商之外,其他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也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一个应用生态系统开始出现。 比如,APX实验室、Augmate、“WearableIntelligence”、Pristine、Augmedix等公司,都在开发智能眼镜的企业应用方案。许多的开发商,已经在特斯拉汽车公司、波音飞机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等客户那里,获得了智能眼镜应用开拓的成功。 以波音公司为例,最近一些工程师,开始抛弃部分制造业务中所需要的传统指令手册,只需要佩戴智能眼镜,就能够快速获得手册内容。在另外的工作场景中,员工可以对智能眼镜进行语音操控或是发挥脸部识别功能,这样可以在不占用双手的情况下操控眼镜,这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体工程学上也更加完善。 企业用户关注什么? 对于智能眼镜的软件开发者而言,企业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但是面向企业销售产品和方案,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消费者市场,谷歌眼镜曾经引发随意拍摄、侵犯他人隐私的争议。而在企业市场,涉及到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忧虑同样存在。不过,伴随着企业开始过渡到云计算市场,企业在应对这种忧虑和危险方面,已经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在大众消费市场,外观设计、成本价格对于智能眼镜厂商来说十分关键。而在企业市场,外观是否时尚并不很重要,企业更加关注采购的成本。 谷歌早期“探索者版”的谷歌眼镜,定价高达1500美元,这种高昂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大批量采购将构成不小的负担。 美国媒体指出,如果包括谷歌在内的制造商,能够将智能眼镜成本下降到类似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水平,则企业市场的大规模普及和采购,才更加现实。 比如Recon和Vuzix两家智能眼镜制造商,其产品定价分别为699美元和999美元,价格明显低于谷歌,但是仍然高于一般企业采购的移动装备和工具。 竞争带来创新 最近,微软基于激光全息技术的增强现实头盔HoloLens,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微软的设备,也将会给智能眼镜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和谷歌、Vuzix和Recon公司不同,HoloLens可以提供一种交互性、浸入式的体验。根据微软的产品定位,在企业场景,HoloLens头盔可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协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HoloLens等产品,将会把增强现实甚至是虚拟现实带入了企业场景中。一些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商业地产的项目经理,预计将成为HoloLens的第一批企业用户。 媒体指出,穿戴设备对于消费者未来的作用或者价值,还不明晰。不过根据以往智能手机时代和个人电脑时代的经验,穿戴设备市场最重要的科技进步(包括软件和硬件),将会来自企业市场。 在智能手机时代,黑莓的商务手机,曾经出现在每一个企业高管的手中,而在穿戴设备时代,智能眼镜将会出现在那些制造工厂、医院、户外高危环境作业的员工的脸上。(晨曦)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