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又将有一批政策法规开始实施。事关你我,快来了解一下! 全国范围新规 1、人民币正式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升,正式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2、你在朋友圈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呈堂公证 10月1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按照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电子数据面临被篡改或灭失“危险”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检察长可批准对其冻结保全。 3、电信诈骗犯10月底前投案将从轻或减轻 最高检、公安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提出,凡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10月31日前主动投案,将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此规定期限内拒不投案自首的,将依法从严惩处。 4、最高法司法解释首次引入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0月1日起施行。据介绍,该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完善了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的适用范围。 5、公务员考试作弊将永不录用 《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10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规定,报考者如有串通作弊或参与有组织作弊等特别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公务员队伍。 6、“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 《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10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推行。通知明确了全面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只需提交一次申请,就能拿到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已按照“三证合一”登记模式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不需要重新申请办理“五证合一”登记,由登记机关将相关登记信息发送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计机构等单位即可。 7、京津冀132家医疗机构互认27项检验结果 10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132家医疗机构将对27项临床检验结果实施互认。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的患者在试点期间,拿着在这132家医疗机构做检查的结果到其中任何一家医院就诊,接诊医疗机构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情况下,对报告单中互认项目的检验结果将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8、驾驶培训可以“先学后付” 驾考新规10月1日起实施。新《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中关于驾考费用与支付方式的规定列明,以后的驾考将施行“先培训后付费”模式。具体做法是:在学员科目一考试合格前不交任何费用,学员科目一考试合格,并通过报名平台成功报名后,再选择班别并缴费。此外,新规还规定培训里程不少于300公里,科目二和科目三可一起考。 9、奶粉配方实行注册管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