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网信办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到,国家鼓励并支持研发、生产和推广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智能终端产品应当预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或为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提供便利并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渠道和方法,如违反本条例规定,制造商或进口商将被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大量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不良信息茶毒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并逐渐向低龄人群渗透,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大量的涌入给广大网民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而正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新增青少年网民1028万,增长率为3.7%。受益于智能手机等移动上网设备的迅速普及,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自2013年起一直保持了较高增速。截至2016年6月,我国10-19岁的网民占比已超过20%。 据共青团中央和中青奇未公司联合此前发布的《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有近80%的青少年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接触过不良信息,包括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其中,以诈骗为例,仅2015年1-4月,猎网平台共收到网络诈骗举报5543起,其中16岁以下青少年案件总数为365起(涉案金额达69.6万元),占全体网民报案总数的6.6%。 网络不良信息,极其容易导致青少年遭受沉迷网络、价值观扭曲、网络诈骗等一系列上网安全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保护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鼓励研发推广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 为了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网络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将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而此次意见稿的出炉,无疑意味着条例出台的步伐加速。 此次意见稿共分为总则、网络信息内容建设、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预防和干预、法律责任和附则六个章节三十六条内容,为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环境以及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措施。 其中,意见稿第十条提到,国家鼓励并支持研发、生产和推广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信等部门组织制定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研发、生产和推广的政策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指出,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商在产品出厂时、智能终端产品进口商在产品销售前应当在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或者为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提供便利并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渠道和方法。 第十五条提到,中小学校应当将安全和合理使用网络纳入课程,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国家鼓励中小学校通过开设校外课堂等方式指导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帮助未成年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提高网络素养。 同时,意见稿第三十条写到,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商、进口商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且未在出厂时或销售前为预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提供便利并进行显著提示的,由国务院工信、工商等部门依据职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奇未安全桌面致力维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 事实上,针对未成年人上网安全堪忧的现状,早在2013年,在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360公司发起了“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下称青少工程),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意识和良好习惯,并由中青奇未公司作为唯一官方指定合作机构运营。 截至目前,青少工程已惠及全国数万名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战车”已经走过了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江苏等9个省市,覆盖全国3000多所学校、3万余名师生。 中青奇未副总经理、青少年安全上网专家谢鹏建议,为青少年安全上网护航,应从思想教育、软件管理、完善立法和多方治理等方面共同努力,这与上述意见稿中的多项初拟条例措施不谋而合。 谢鹏介绍,在防范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的措施中,“使用上网管理软件”被家长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同时,家长也期望上网管理软件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上网环境,如拦截不良信息、杀毒、限制访问某些网站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