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杀入小额信贷:要么干脏活累活 要么死
农村金融:“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到了” 与车辆抵押贷款和消费金融的人声鼎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金融,这是一个不太受人待见的领域,名字听上去就有一股“乡土”气息。可是,这个“乡土”看上去正在成为很好的护城河。 与大额贷款平台、以及热闹的车贷、消费金融领域的愁眉苦脸不同,做农村金融的平台显得淡定从容,甚至带着些兴奋。 大昌国际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昌国际”)是云南楚雄第一批民营的专业担保机构之一,其董事长杨云就兴奋地向网易科技表示:“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到了!” 《暂行办法》发布之后,有许多大额网贷平台的客户经理找他,希望开展合作,平台交易量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大昌国际专门做云南大理和楚雄两地的农业项目贷款担保。六到九月份是楚雄、大理收购蜂蜜、核桃的旺季,大昌国际就曾为这类涉农企业提供过担保。杨云告诉网易科技,这些项目一般都在500万以内,大部分在 100 万到 200 万之间,监管对于额度的限制对他们没有影响。 收到合作邀约的不止大昌国际。成立于2014年的网贷平台沐金农专注于农村金融。沐金农 CEO 王曾告诉网易科技,目前有一线网贷平台、村镇银行还有大型国企旗下的平台都在与沐金农接触,探讨合作事宜。 农村金融的资产看起来正在受到青睐,不过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平台并不多。公开的媒体报道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 12 月底,涉及农村金融业务的P2P 网贷平台超过 35 家,其中专门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 P2P 网贷平台为 23 家,有翼龙贷、希望金融、农发贷、宜农贷、广州 e 贷、沐金农等,大多数名字对公众来说还非常陌生。 与此相对的,是农村金融的万亿级空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 )》测算,中国“三农”金融的缺口约为 3.05 万亿元。中国只有 27% 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 40% 以上的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缺口的形成,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关系。上述报告指出:其一,县域金融系统原来主要依赖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农信社系统。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行为目标发生变化,在县域以下进行了战略性收缩。而农信社系统面临着历史问题,难以在农村地区大举扩张业务。由于农村信用环境尚未完善,县域及以下的金融系统也缺乏向“三农”领域贷款的积极性,这抑制了“三农”金融的供求均衡,使供给与需求无法实现对接。其二,需求不畅。在资金需求方面,“三农”金融需求总量巨大,但是单笔金额小,运营成本高。其三,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农业本身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中国农业的风险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这使农业贷款的风险无法得以消除,金融机构对此顾虑重重。 康文是不准备带领易通贷进入农村金融这个领域的。“我们和翼龙贷很熟悉,我们知道这里边有多少坑。农村金融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不碰。” 2015年之前,除了翼龙贷,很少有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专注于农村金融。2015 年之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都开始涉足农村金融。 蚂蚁金服的打法是,与国内领先的农业集团合作,基于这些专业公司在种子、饲料、化肥、销售渠道的资源优势,再加上电商平台自有的销售渠道,将农村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生态体系。基于产业链的基础,蚂蚁金服为农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支付、保险等业务。 京东金融的打法是,在各个农业地区根据当地特色形成区域小闭环。以其“京农贷”为例,京东金融选择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农资公司合作,京东金融除了根据自身的数据基础来判断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外,更多的风险控制在合作伙伴对农户经营和还款水平的掌握上。 不过沐金农创始人王曾并不害怕巨头的进入,沐金农选择的打法是与农村当地粮库的工作人员和农村“经纪人”合作。王曾自信这才是真正掌握农民信用的一群人。 他向网易科技解释,在农村,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一般都是采用赊销的方式,农民先欠农资公司的钱,等庄稼收获卖了之后再还钱。因为是农民欠农资公司的钱,所以农资公司对农民的把控力不强。而粮库职工和农村“经纪人”是从农民手里收购粮食或者其他农产品,是他们欠农民的钱,因而对农民把控力比较强。 现在沐金农在内蒙、东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有55个网点,业务覆盖了200 个县。中国有 2800 多个县,各个县的情况千差万别,王曾相信,这不是一两个巨头能干完的事。“市场足够大。”他说。 现金贷:正经历“千起裁员” 所有业务当中风险最大的应当算是现金贷,这也是网贷平台最传统的业务之一。目前这类业务较有代表性的是宜信、人人贷、有利网等平台。 一位从事此类业务的网贷平台高管展飞(化名)告诉网易科技,目前国内从事现金贷业务的有20— 30 万人,至少有上百家平台在竞争。互联网金融垂直媒体零壹财经提供的数字显示, 2015 年网贷行业普通小额信贷的规模大约有 670 亿。这大约占到 2015 年网贷行业贷款余额的 1/10 。 康文也将此业务作为未来转型重点之一。康文曾在宜信工作,他告诉网易科技,在宜信看过太多的现金贷款业务,对这个领域太熟悉了。 可是,这个领域正经历一场大裁员。展飞告诉网易科技,很多公司要裁掉的人都是“千起”的(即以千为单位,一千以上)。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展飞向网易科技解释: 第一,经过前期在各地开门店拓展业务,该拿到的客户都拿到了,该铺的渠道都铺了,线下用不了那么多人了。由于没有抵押物,额度又小,在国内目前的信用环境下,为了控制风险,现金贷一般要靠人去实地核查,所以现金贷业务是人力密集型的业务。初期开拓市场,大概每个线下门店40人左右,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一般员工数量都在万人级别。 第二,经历了前期的规模扩张,很多平台踩到了不少雷,亏损过大,不得不裁员以降低成本。 “如果有新平台要进入,非常容易,这方面没有门槛。”展飞伸出食指比划出“1 ”:“只要一周时间,在全国铺 100 个门店,一点问题都没有,我都可以做到。人都是现成的,一个城市可能有好几十个店长在找工作。” “关键是把人招来以后要管好,这个难度比较大。”展飞坦言,巨大的管理成本,这正是现金贷的难度所在。 “90% 的风险都是来自内部。”展飞向网易科技坦言,很多线下拉客户的业务员与贷款客户串通,提交各种假资料,客户获得贷款,业务员就拿到提成,风险就留给了公司。还有的贷款客户要借的额度比较大,但是本人的信用资质没那么好,不同平台的业务员之间串通,把额度分散到各个平台帮助这个客户拿到贷款。一旦还不了钱,各家都有损失。 “这个行当拼的还有催收,如果没有强大的催收能力,一般是不敢涉足的。”展飞坦言,因为借款额度一般较小,只要能找到人,问题就不大,但是也有找不到的。至于催收的细节,就有很多没法说的了。 现金贷也是正合普惠的主营产品之一,正合普惠创始人兼CEO叶衍伟曾经也是国内两个知名平台的创始人之一, 尽管这个领域在经历大规模裁员,但是叶衍伟依然对未来的业务信心满满:“今年我们这块的规模是近40 亿,明年大概要做到 70 亿以上。当然是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历了近几年 P2P 最激烈的竞争,现在是别人收缩的时候。可是,我们在这个领域完成了数据的沉淀、管理经验的积累、人才的储备和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这正是我们正合高速发展的好机会。” (注:本文为行业问题和趋势探讨,由于没有对网贷平台资产的安全性进行深入调研,不为任何网贷平台背书)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