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发展至今已有两年,如今摩拜卖身,ofo濒临绝境,原本位于市场第三位置哈啰单车却一路逆袭,直至第一。从群雄争霸到纵横武林,为何哈啰单车笑到了最后? 技术加持之下,哈啰出行收获斐然 “从感性的角度看,可能大家会觉得有天时地利人和。” 哈啰出行副总裁任亮亮在2019中国生活创新峰会上表示。 然而,哈啰出行创始团队很多人是工程背景出身,思考问题非常理性,在他们看来,哈啰单车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技术的支撑。 2018年9月,哈啰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原有的共享单车业务拓展到助力车、顺风车领域。业务边界延伸的同时,公司运营的考验也大了起来。那时起,哈啰出行对技术进行了迭代,所有业务的数据都汇集到一起,以便更智能地管控。 任亮亮举例,借助最新的智能运维系统,能使车辆具备诊断功能,每天晚上凌晨12点系统对每个车辆进行多达29项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哈啰出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派单到运维人员。根据检查结果,运维人员能很快知道哪一辆车发生故障,以及故障是否能修好。 运营管理面临挑战,哈啰出行将在摸索中监管 市场拓展告一段落,如何符合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将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考验。 对于共享单车目前所面临的违规停放与车辆闲置问题,任亮亮表示,哈啰出行已经落实智能调度制度,通过算法等技术,预测未来三天之内的订单量,以及失联率、破坏率等逆向数据,然后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时时智能调度,以便“用户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骑上合适的车”。 近期骑行需求增多,市民反映能用的车不够,哈啰单车就在那边增加了投放。后期,随着政府政策的推出,哈啰将会积极沟通,在摸索中实现更好的运营与监管。 共享单车+电动车,“两轮车”驱动发展 未来,共享单车依然是哈啰的重点业务,但想要赚更多的钱,还需要不断探索,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4月初,共享单车平台迎来集体涨价,哈啰单车在北京地区实行新的计费规则为每15分钟1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曾公开表示,“共享单车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但不可能有大收益”。 赚钱不能依赖于共享单车,于是,电动车业务被寄予厚望。“‘两轮车’市场还包括电动车,国内电动车保有量3.5亿台,它的发展情况还停留在20年前,存在不安全、易偷盗等问题,行业亟待改造。”在任亮亮看来,在技术手段支持下,未来两三年,“两轮车”行业会越来越智能化,这也是哈啰出行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