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卫计委2015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慢病患者已超过2.6亿,由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总疾病负担的近70%。慢性病病情虽然可以通过长期干预得到控制,但患者人数多、数据记录难、医患粘性差等问题使得慢病管理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于慢病管理,一站式、全流程、O2O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平安好医生一直致力于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希望利用移动医疗平台,建立覆盖慢病人群的完整管理体系。
平安好医生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陈先明在慢病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针对慢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的现象,他还特别强调了强化患者自身慢病管理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慢病管理意识 科学管理慢病 平安好医生后台数据显示,十个人中仅一人具备慢病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国民慢病管理意识是中国慢病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平安好医生广州用户刘女士的父亲已经是6年的老糖友了,最近还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肾脏也出现了不适。刘女士立刻带父亲前往医院做全面检查,原来,父亲出现的这些症状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究其原因,刘女士父亲的主治医师表示,老年人怕疼常常少测或直接不测血糖值,有时没有在规定时间段测血糖导致数值不准确,平时也不太注意饮食和运动,才导致了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突发。
回来后,刘女士在朋友推荐下购买了平安好医生健康到家卡配合父亲的日常治疗,陈医生作为刘女士父亲的慢病管理私人医生,为老人量身制定了慢病管理方案,通过上门随访、查体、指导用药、健康宣教帮助老人管理疾病。“老人缺乏对自身慢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意识,才导致了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突发。所以我在帮助老人管理疾病的同时,还会给予老人健康生活指导、营养资讯等加强老人自身的疾病管理意识。”陈医生补充道。
服务患者为核心 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 当然,除了需要加强患者自身的慢病管理意识,慢病管理领域还需要对自身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索。陈医生根据回访慢病患者所搜集的反馈信息,总结了目前传统慢病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如日常数据搜集不准确、治疗周期长且治疗过程繁琐导致患者“依从性”低等。“所以积极思考更便捷、科学地为慢病患者提供全周期的慢病管理服务,也是平安好医生的主要任务之一。”陈医生表示。
而互联网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恰好赋予了健康管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类似平安好医生慢病关爱卡中的智能血压计等智能硬件可以降低数据采集门槛和缩短数据反馈时间,完善患者健康档案,提高数据分析处理准确度等。刘女士也十分期待更多类似智能血压计的医疗终端设备的出现,帮助父亲更好地管理慢病。
慢病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稳定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业内一致认可,慢病管理应回归到患者的需求上。相关报告指出,糖尿病到2020年或成为中国最常见慢性病,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平安好医生也正在努力探索以技术支持为基石的慢病管理新模式,陈医生透露,对无创血糖仪的涉猎也将是平安好医生探索慢病管理的一部分。
虽然中国的慢病管理依然处在探索阶段,但未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格局是可预见的。平安好医生提醒慢病患者重视慢病管理,另一方面,平安好医生也在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慢病管理方案,更好服务患者。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