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一个寒风凛冽的周六早上。还不到9点,世界机器人大会会址、北京亦庄国际中心的入口,已被从四面八方赶来,想要一睹世界最新潮机器人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一位没有预约短信的男子,焦急地四下求助,恳求志愿者可以破例送给他一张票。 “今天人满了,等明天吧。” “不行啊,小孩一直说想来看看有没有大白,都嚷嚷2天了!” 男子手里牵着的小男孩,手里还拿着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大白的玩偶,大大的眼睛里透着深深的渴望。 大白,一个被人类创造的机器人,在虚拟世界里带给小主人最温暖的陪伴,也融化了我们的心。人们渴望着拥有一个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既能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又能同人类一样陪伴左右安慰取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中“人”的属性如何实现,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难题。 机器人的变革:机器向“人”的转变 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最早师从“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曲道奎,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他认为,机器人要分成两部分来看,机器和人。 一边是科学家,一边是企业家。曲道奎在机器人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刚开始,机器人课程的教材都要他的老师从国外带回。到现在,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可以全资买下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用来培养中高端智能制造的职业人才。他与新松的成长轨迹与我国的机器人事业发展轨迹高度重合。 曲道奎认为,前50年,我国的机器人更注重机器,机器人更多的是作为机器臂在使用。现在我们正在朝“人”的方向前进,怎样更多地发掘机器的学习能力、感知能力是现在的关键技术。 “现在的机器人,改变了过去不会听、不会说、更不会看的传统机械终端。目前来讲,机器人智能是方向,感知、认知、思考则是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曲道奎说。 工业4.0、国防安全、消费服务和人才教育,是新松的四大业务板块。曲道奎认为,服务机器人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重要目标。过去的工业机器人是替代人的一部分,而服务机器人会与人更接近。 “而消费服务机器人市场的份额,也比工业4.0板块空间更大。”曲道奎说。 机器人的发展:中国重要的机遇 机器人的发展,是世界的机会,更是中国的重要机遇。 2013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后,国内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支撑。 今年春天,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整个产业吹起了东风,给出了未来五年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明确目标和路线图。 作为我国机器人龙头企业的掌门人,曲道奎表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通过近年来的大型展会也能看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进步。同时我国的龙头企业已经达到了能和国外企业进行PK的水平。 在曲道奎看来,传统机器人技术在过去三十年中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现在正是处于新型机器人发展转型的阶段。虽然在传统机器人方面,国外相较于中国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在新型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上,国内外的起点一样,国外企业的优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并不明显。 “全球的机器人正处于转折升级的阶段,这种转折也为中国企业进行‘弯道超车’提供了重大的机遇。”曲道奎认为,“中国有着一流的市场,有着丰富的技术和人才,再加上庞大的资金体系,因此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中国在机器人领域里一定会有所作为,实现率先的突破。”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已经成为我国成为智能制造大国最有力的支撑。在大环境方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