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摄影展在三里屯开幕。 有着 “绿色奥斯卡” 之称的Wildscreen Film Festival,今年由地球乐园和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一起,第一次将其带进中国,并由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主办。获得英国驻华大使馆、WildAid 野生救援,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多方合作伙伴的广泛支持。 万圣节前预热的各种装扮,加上三里屯里的时尚男女女让这次活动不太像一般影展那么安静,橙色大厅里透露出来的,是这个地标建筑特殊的时尚气,和一种跨界的氛围。 这种氛围,同样反映在影展本身,以及在此分享拍照心得的摄影师。整个影展期间,主办方地球乐园在橙色大厅’里搭建了体验五感的“停看听。大自然互动空间”,希望大家在带走有趣回忆的同时也感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思考我们要怎么做? 周日下午2点半,来到舞台上的摄影师是黄一峯,他的演讲主题是——“如何用手机拍大自然” 黄一峯身上标签很多:来自台湾资深生态摄影师,自然野趣机构创办人,以及,生态艺术家。 这种多元化的工作很痕迹,表现在这次演讲上的则是欣赏与拍摄自然的痕迹。 黄一峯说,自己从iPhone 5s开始,手机所拍摄的照片,已经占了自己拍照作品的不小占比,对他擅长的自然领域来说,虽然手机不能“打鸟”(摄影者术语,意为用长焦镜头拍远处的鸟),但因为特殊的便携性和及时性,同样能留下很多美好的画面。 在黄一峯的演讲和作品展示中,这种趋势倍体现的更明显,通过手电之类的简单工具,蝴蝶,甲虫,蜜蜂等我们原以为很费力才能拍到的东西呈现在了手机中,因为像素的提升,手机照片达到可以直接印刷的品质,这些照片又从手机镜头到了黄一峯的书里。 除了照片,手机中又多了更多表现形式,比如4K超高清画质的摄影,iMovie的后期剪辑,慢动作拍摄。以及双镜头,光学变焦等等新方式的加入。 自iPhone 4开始,手机的拍照和屏幕水准上了一个台阶,在2011年的时候,在线相册网站Flickr做过一项统计,结果显示,iPhone 4超过了Nikon D90,成为Flickr族群中最多会员使用的照相设备,当画质不好称为历史后,便携性和社交分享成了手机拍照的驱动力。留在历史上的,则既有黄一峯的松鼠与蝴蝶,也有instagram上成千上万的美好瞬间,手机背后的拍照装置,则真正从从“摄像头”变成了“相机”。(晓光)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