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还在用平面图施工吗?创业者智慧:研发“全息建筑”,可直观看到每条管线位置

2020-02-20 21:26:02 来自: 央视财经

一座楼宇能顺利建成,背后有工人们的辛勤汗水,也有他们手中那些建筑图纸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在建筑中很多还在用二维平面图纸,建成后的样子主要靠我们的想象,而建成后发现问题便悔之晚矣。如今,人工智能等前沿的技术在快速发展,传统建筑行业会和它们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创业者薛继成带来的项目“全息建筑”,将原本的二维建筑图纸变成了三维空间的数字模型,三维图纸上的每个建筑构件都有各自的身份信息,包括尺寸、材质、厂家、使用寿命等。只要轻点鼠标,该建筑的信息都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三维“透明体”。

薛继成介绍说,“全息建筑”的研发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并使之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共享和传递,可以说是施工“神器”。

那么,建筑信息模型在施工现场,对于质量、进度和成本管理有怎样的作用呢?薛继成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其功效,比如在动工前就可以对建筑了如指掌,排查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避免工程机电管线出现碰撞。

“在图中可以直观地察看大楼内部建筑的每一个弯道、每一个管线、每一个逃生通道的位置。”

施工中还可以通过相关管理平台及时分析进度、精确把握施工动态,实现智能化管理,就连砖块该配送多少,要用到哪里都能显示出来,工人在现场搬砖也能感受到科技的神奇。

一栋建筑有几百张图纸,除了建筑结构、风、水、电、气等,靠手工输入至少需要几十天,薛继成团队实现从手工变成人工智能识别自动生成,效率可提高5倍,成本可下降三分之二。在建筑落成后,“全息建筑”并不会存在鸟尽弓藏的情况,建筑的智能使用也离不开它,这种毫米级的立体数字地图在应急管理、智慧城市中也可大有作为。

目前,薛继成团队已经获得70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拥有完整自主产权的建筑模型系统。薛继成说,全息建筑不仅可改变施工现场凌乱、工人忙乱的现状,还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数字“底板”,有望在城市数字化建设方面发挥功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周五21: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

本期编辑:邵冠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张晴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