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寒武纪冲刺“AI芯片第一股”

2020-04-03 14:13:49 来自: 网络

近日,人工智能芯片厂商中科寒武纪科技(下称寒武纪)申报科创板上市,这距离其创立仅四年。在AI芯片设计初创企业中,寒武纪是少数的已实现产品成功流片且规模化应用的公司之一,本次登陆科创板若成功,不仅是寒武纪自身发展的重要一步,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为AI产业注入强心剂。

招股书也首次披露了这家初创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在AI芯片研发的高投入下,寒武纪2017年到2019年三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与此同时,寒武纪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出了独特的路径,从初出茅庐的授权集成IP,到云端、边缘端、终端智能芯片走入市场,集群系统业务“吸金”,寒武纪的营业收入增长显著。

三年研发投入远超营收

招股书披露,自成立以来,寒武纪就备受投资者青睐。从2016年至今,寒武纪共经历了6次增资和3次股权转让,阿里创投、科大讯飞均列股东席。2019年最后一次融资完成后,寒武纪估值超200亿元。

然而,人工智能芯片研发需要的资本投入远不止如此。招股书表明,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并将面临潜在风险。寒武纪还表示,公司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公司上市后亦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上市后未盈利状态可能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分别为2986.19万元、2.40亿元、5.43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380.73%、205.18%、122.32%,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4104.65万元和-11.79亿元。

记者发现,高研发投入正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而这种“付出”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公司而言,只有更多,没有最多。这次拟科创板上市,寒武纪计划募集资金约28亿元,将用于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推理芯片和边缘端智能芯片及系统的研发。

盈利前景如何?恐仍需“输血”

大量的研发投入下,寒武纪的技术力量如何?

招股书中显示,2017年和2018年,寒武纪营业总收入的98.34%、97.63%来自公司A,不过到2019年,公司A带来的营业收入占比骤降至仅为14.34%。有业内人士推测,招股书中的公司A正是华为。

失去了最大客户,寒武纪转而寻求开拓新的业务渠道,2019年营业总收入仍在加倍增长:2017年、2018年寒武纪营业收入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2019年营业收入约4.44亿元,这当中有66.72%来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17.77%来自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目前,寒武纪业务以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为主,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为辅。

招股书显示,2019年寒武纪第一大客户为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寒武纪与其签下的智能计算平台(二期)项目为之带来了2亿元营业收入,占2019年营业收入的46.65%。第二大客户为西安沣东仪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占比达18.26%。

占2019年营收66.72%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对寒武纪来说,是否能成为努力的主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业务单个项目的收入巨大,包含的AI芯片价值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吸引到的市场化用户并不多,而来自地方政府和科研场所的采购大单,则为寒武纪的研发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在2019年营业收入中的17.77%占比,则是寒武纪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施展拳脚的成果。不过,云端、边缘端芯片的行业竞争激烈,谷歌、英伟达等巨头垄断市场,国内各大云厂商如阿里巴巴、华为、百度都有自己的AI芯片开发计划。

这也意味着,寒武纪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大型项目和融资输血。而此次递交科创板IPO申请,也表明寒武纪对资金的迫切需求。未来,寄望于更多AI芯片应用场景被发掘,寒武纪在商业化拓展上依然道阻且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