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主播收评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顽疾”如何根治?需各方应形成合力

2020-04-28 09:09:30 来自: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从上周末证监会公布的一组数字说起,根据统计,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累计对22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立案调查,对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了6起财务造假涉嫌犯罪案件。

很明显,这组数字所围绕的关键词是“财务造假”。面对这组数据,可能有人会发出感叹——“财务造假何其多”。仔细想一想,好像的确是这样,不光A股市场有财务造假,最近中概股里面不是也出了一个瑞幸咖啡吗?再把时间往前推将近二十年,A股市场有银广夏、蓝田事件,美股也曾经爆出过安然、世通这样的世纪造假丑闻。说到这儿,也许又有人会问:财务造假为什么屡禁不绝?我觉得,对于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高管来说,也许他们也曾想呕心沥血、劳神劳力、踏踏实实把企业经营搞好,努力回报投资者,但无奈市场竞争很残酷,为了声誉,为了市值,为了很多很多,他们背叛的诚信经营,选择了在财务报告上篡改甚至虚构一连串数字,再配合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短时间创富的神话就这样诞生了,而为了逃避责任他们还会购买高额董事责任险,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猎狐》里的王柏林似乎就是这类企业家的缩影。可以说,部分高管为自己逐利是引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本源。

那么,怎样去遏制财务造假?怎样才能打消一些人的造假冲动?我们觉得,这需要综合治理,各方要形成合力。首先,就是要加大造假行为的违法成本,这其中,新《证券法》的修订实施,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当然后续还需要修订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配套体系。在法律法规完备的基础上,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要用足用好相关法规,集中执法资源,强化执法力度,从严从重从快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责任,净化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介机构也必须要做到勤勉尽责,不徇私情。

除此之外,我们觉得,实际上,投资者也是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重要一环。试想一下,大家如果都摒弃所谓的“炒题材”“抓黑马”“短期利润必须翻倍”“追求公司利润持续高增长”的思维模式,对于看不清的公司宁可不碰,对于有问题的个股坚决不买,这样一来,造假者和造假行为是不是就缺乏造假的动机和生长的土壤呢?

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顽疾,冰冻三尺非一日能彻底解决,但我们真心希望作为基石的每一家上市公司能够清者自清,恪守诚信的经营之道。

主播收评,明天接着评。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