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汽车行业的下行压力越加显著,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车市销量同比下滑42% 。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几何?汽车产业如何转危为机? 央视财经新媒体携手《中国经济大讲堂》,特别策划《战“疫”后新机遇》特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独家解读。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是“寒冬”吗? 董扬:是! 董扬表示,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是“寒冬”。 董扬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国内经济进入调整阶段,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调整就意味着一部分行业、一部分人群的收入会受到影响,所以去年、前年的市场都不太好。今年疫情对总体经济有影响,对全世界也会有影响,收入下降的人群会更多,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会更大。 董扬还表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很多新的要求,比如要提高环境保护,就会提高制造成本;要增加一些设备,生产成本就会提高;有些产品比较远,运输成本也会增加。 大城市交通拥堵,高质量发展要缓解这种拥堵,就会影响汽车市场在这些大城市的发展速度, 有些特大城市甚至会采取限行、限购等一些措施 ,所以这些对于中国汽车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素。 而有利的一面是,市场放缓会促进创新、开发,也会聚焦产品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建设,同时还会淘汰相当多的小、散、乱的企业。 疫情后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在哪里?董扬划重点 董扬表示,疫情过后,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不会丧失,而且有些地方还会得到加强,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走向汽车强国的过程不会被打断,甚至还会加快 。 第一,中国汽车产业具有非常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仅仅是美国的1/4,欧洲和日本的1/3,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增加一倍左右是非常有可能的; 第二, 中国汽车产业有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比如,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实际上低端的产业链已经移出,靠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高端制造又缺乏能力,只有中国市场最大、制造能力最全; 第三,疫情过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归不会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根本性的伤害。因为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或者一般制造业的回归只可能局部回归、少部分回归,不可能大部分回归,所以对我国汽车产业不会造成根本性的、颠覆性的伤害; 第四,疫情过后,全球化会有一个调整,会出现局部的逆全球化的过程,也就是区域内产业链会聚集。比如,中国现在的高端制造不够强,一方面政府会鼓励高端制造的发展;另一方面整车厂也会加强在本地关于高端汽车零部件的采购,这对于中国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 这块“蛋糕”别错过! 董扬表示,在疫情之后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去” ,“走出去”不是卖产品,而是要把生产扩大出去,要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整个产业链,只有这样才更安全,能够达成双赢的局面。 董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再过一小段时间的发展,会更具备“走出去”的可能,因为 中国产业链更全,也更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状况。 中国其实有一些产品更适合发展中国家,比如 小型MPV、小型SUV等 ,这都是中国市场上,在多年引进技术基础上形成的非常有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性价比好的产品,这是“走出去”的重要的机遇。 疫情之后,条件比较好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都要有所准备,要制定规划,“走出去”要很好的顶层设计,也要了解目标国家的基础条件。 不仅企业要“走出去”,银行也要“走出去”,相关的贸易机构也要“走出去”。 “走出去”需要制造和商贸联手 ,也需要制定政策的各个政府部门有综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出去”,这个过程很长,是一个长期任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观看完整节目 ↓↓↓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