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闻分析:<西部世界>中的高仿真机器人何时成真) 彭茜/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彭茜)3D打印的骨骼肌肉,人工智能提供全语音交互,嬉笑怒骂、流血流泪……最近大热的科幻美剧《西部世界》让人看到了高仿真机器人的未来。 片中名为“西部世界”的大型高科技主题公园中,融合了人工智能、高级微机械工程仿生学、生物化学等技术的机器人接待员,与真人游客上演着一幕幕亦真亦假的戏码。 《西部世界》剧照 那么,这些明确知道自己是谁、周围环境如何,以及有着人类情感状态的高仿真机器人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现实? 超越“恐怖谷”陷阱 打造高仿真机器人首先要做到外表像人。《西部世界》剧集中的机器人都由真人扮演,所以毫无违和感。可是,当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个“活生生”的高仿真机器人,恐怕很多人都会产生不适感,落入“恐怖谷”陷阱。 “恐怖谷”假设1969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它认为,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仿真度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变成恐惧感,被称为“恐怖谷”;随后,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人类的情感反应又会变回正面。 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索菲娅”。 此前,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索菲娅”就因“太像人”而惊吓到众多网友。“索菲娅”的脸结合了奥黛丽·赫本和汉森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汉森的妻子,能做出62种表情,皮肤采用该公司专利仿生材料。 网友们把“索菲娅”的各种表情截图制作成表情包,称其比很多演员演技还好。“索菲娅”还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主持人查理·罗斯专访时侃侃而谈,展现了人机对话性能。 “索菲娅”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主持人查理·罗斯对谈。 为避免高仿真形态下真假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情绪,许多机器人专家在制造机器人时,都希望尽量避免机器人外表太过拟人化。不过,为了不断试水新的仿真技术,机器人目前还在一步步接近“恐怖谷”临界点。 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诞生于去年4月。身高1.6米的她肤白貌美,五官精致,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等功能。 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与他研制出的机器人。 而被誉为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的石黑浩也一直致力于开发与人类高度一致的机器人。他甚至还研制出一个与自己完全一样的机器人,全身有46处可以自由活动,皮肤由柔软的硅胶制成,内部程序都是根据自己的动作设计而成的。 石黑浩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机器人目前已经可以模拟人类的面部表情和声音系统,还能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但现在这些都靠编程完成,机器人真正的自主智能化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中,“机器人如何像人类一样进行交谈是最难的”。 人工智能助力机器人“进化” 除了拟人的身体,高仿真机器人还要有人类的“灵魂”,拥有接近人的行为表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的飞跃让机器人越来越像人,但打造高仿真机器人,还需计算机专家、心理学家、认知学家、神经科学家和工程师等更多的合作。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机器人专家赫尼·本·阿莫尔认为,有“灵魂”的机器人问世尚需时日。 “以前做机器人都是机械控制的事情,现在最核心的就是大脑。重点是跟人工智能的结合,把人的智能移到机器人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终极的创新目标就是模拟、学习、借鉴大脑。” 徐波介绍,现在机器人领域里还有很多传感、灵巧执行等问题尚待解决。比如人拿一杯水只需几秒钟,而机器人要想拿一杯水,则要被分成30个动作,每一步都需要计算机的结构化编程、建模,最终也做不到像人一样灵活。核心还是要以一个智慧的大脑来改进机械、传感参数与控制模型,加强对环境的感知与认知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