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有很多东西被戴上了玄学的帽子,比如耳机和音响,火电和水电的声音不一样哦!而在摄影圈,同样有一个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玄学字眼:德味。为了这两个字,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跳入徕卡和蔡司的坑。今天,徕卡发布了M系列新机M10,其上代产品是早在2009年发布的M9,等了这么多年,已经有很多人早就做好准备要跳进这个坑了。 其实徕卡是一家非常异类的公司,在德系相机、镜头厂商全线萎靡不振的时候,只有徕卡成功地完成了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的转型。看看徕卡同时期的竞争对手们吧:哈苏在不久之前被大疆斥资并购,禄来的厂房、器材早已在2015年被拍卖,专注于镜头的蔡司和福伦达近期状况要稍微好一点,也是依靠索尼的转接系统才焕发了第二春。
可是徕卡相机的大名,怕是街边60岁的老大爷都有耳闻,在数码时代依然从高端市场另辟蹊径,依靠旗下高素质的镜头和所谓的“德味”出片风格圈下了一大票死忠粉丝,那么徕卡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镜头是艺术品 要说徕卡手里最珍贵的财富,一定就是那些被摄影师们奉为掌上明珠的镜头了,徕卡以前放出的一段官方视频中,展示了徕卡镜头的制作过程。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支徕卡镜头从打磨到最后的组装工序,全部都是由工程师手工完成,注意,是每一支!这下知道为什么徕卡镜头贵了吧?要是世界上所有的针都是由铁杵磨出来的,那针更贵。 但是手工打磨对于徕卡镜头来说并不是一个噱头,Summilux和Noctilut等大光圈镜头有两大特点是其他品牌的镜头拍马都赶不上的:体积和大光圈,把镜头提及做的这么小同时又具备如此高素质的,徕卡在这一点上独步天下,重要的是徕卡镜头大光圈全开还能保证极高的成像质量,其他镜头可能普遍需要把大光圈缩小一档才能完美成像,更别说徕卡镜头具备的独特色彩和焦外了。不过这里笔者需要点一下:徕卡镜头都是手动头。 机身是历史 来看看使用过徕卡相机的摄影师吧!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经典照片无数的马克?吕布......用徕卡相机的摄影师名单简直列不完,而出自徕卡相机的经典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如果要编写一部摄影史,那徕卡一定是出境最多的词。 而徕卡做到让所有摄影师选择自己,除了完美的成像、舒适的操作手感和经典的外观设计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特点:皮实耐用,和现在娇贵的单反相机比起来,徕卡相机一直被称作“可以用一辈子的相机“。别看现在徕卡像个奢侈品,但是二战期间却被选作军用相机,靠的就是轻便和坚固。 甚至徕卡为旗下每台相机都赋予了单独的编号,从第一台到现在都是连续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徕卡相机的收藏价值。 色彩是玄学 现在人们使用徕卡相机,除了品牌价值之外,还有很多人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之前提到的“德味”,徕卡相机采用的CCD传感器、手动打磨镜头、放射性镧玻璃等特性都为其照片赋予了所谓的“德味”。 和我们熟知的日系风格不同,“德味”一般都只流传在摄影圈子里,用行家话说就是:焦内锐但不是太锐,焦外柔但不是太柔,浓烈泛黄却不似黄,暗部泛紫却整体偏蓝,黑中不止有黑,白中不止有白,成像耐看厚重却又很克制,颇有油画的风格。说了这么多,你知道“德味”是什么了没?相信大家都是一脸蒙蔽的,那来看看下面徕卡M10的样片吧,这就是摄影师们疯狂追求的“德味”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