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数码 智能设备 查看内容

Google设计总监:谷歌助手“大招”是人性化与幽默感

2017-01-25 18:33:00 来自: 极客公园谁是大英雄

作为Google面向群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Google Assistant自2016年5月在Google I/O上对外公布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相比它的前身Google Now,Google Assistant不但在技术上创新,可以让用户参与多轮对话,同时在产品个性化上也有了进步,更加具有幽默感特质。因此它不但被集成在自家的Allo应用中,更进入到Google Home以及后续的Android Wear系统当中,成为Google产品中试图与Amazon Alexa抗衡的关键。

但你也许不知道,从Google Now到Google Assistant,在这中间增添的,关于产品个性化与幽默度最重要一环,很多核心观念都来自于Google Doodle创意团队。作为Google的设计总监和首席设计师,Ryan Germick不但在今年的GIF大会上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如何让机器更有「性格」的演讲,也和我们一起聊了聊关于Google在产品设计上近一年来的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于产品设计与众不同的理解。

问:两年前你在我们的大会上做过演讲,两年之后,你又回到这里,觉得这里的变化大吗?

从过去两年来看,我觉得中国在技术领域方面的变化是很多的,一开始我关注到的是像腾讯、小米这样的大公司,但是现在更清晰的是,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在风起云涌的发生着,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也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发生的变化。

问:大多数人知道Google,也知道Google Doodle,但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你和你的团队现在做的事情,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当然,我们在Google Doodle上面获得的经验让我们发现,在技术性的产品上面,我们可以多添加一些人性化的元素。所以除了Doodle之外,现在我们团队还在开发任何其他产品的时候都添加进这样一些人性化元素。

问:在和其他团队的配合中,你们是如何在设计上发挥作用的呢?这些想法是合作还是单独想出来的?

有时候是我们的设计团队自己想到的想法,比如Gmail当中的Emoji表情,或者在Google Map当中的一些有趣元素。不过有时候也是在我们和其他团队的合作中一起创造出来的,这是基于其他团队的经验,比如我们在设计Google Search和Google Assistant的过程中,借鉴了他们的经验和想法,Google Assistant是过去几年里我们的关注重点,我们实际上也添加了很多想法进去。

过去这几年里,我一直大力提倡的做法是,让Google引入更多的人性化包括情绪化的设计元素来获得成功,事实上,通过添加这些元素,我们也有很大收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方位服务我们的用户。

过去很多年以来,Google享有盛名的是产品的精细度以及杰出的科技创造,比如我们的产品速度很快,信息量很大。但实际上,Google的产品也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元素,我们也提倡娱乐性,提倡创意。这些在过去可能没有很好融入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中来,所以我在过去这些年非常大力提倡:不仅要关注技术元素,也要更多关注这其中的人文元素

但是,在Google Doodle和Google Assistant在设计过程中产品定位是有区别的,我们把Doodle定位成为一种附加产品,我们不会把它看做是商品一样的考虑因素,这就像是我们吃麦片的时候里面会附送的一些小玩具,Doodle的作用就是添加这种娱乐的成分。

但是Google Assistant则不一样,它是我们非常核心的一个项目角色,当我们真正能让人和产品之间进行交流的时候,它(人性化)就是非常主要的考虑因素。

问:你曾在我们大会演讲时说过,在创作Pacman Doodle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有不少时间。但是如你所说Doodle的本质就是给人们一种惊喜,这种完全不具有商业利益的事情在很多中国企业看来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你怎么认为呢?

我认为,当我们不仅尊重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也充分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价值连城的。比如说智能手机时代,它已经包含了许多个人信息,比如我们的联系人,我们的地址等信息,当我们和用户之间建立了这种关系的时候,这种感受将会引领公司取得更多的成就。

问:所以当你们考虑要不要做一个Doodle这种产品的时候,选择标准更偏向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娱乐性是吗?

这更多是出于我个人的考虑吧!我尤其关注的是大家在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他们到底产生了什么感受。我希望产品能够产生一种同理心,在Google有很多程序员、计算机工程师等,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添加一些技术方面的要素,而我个人更关注的是设计能够带来的情绪元素和同理心,我希望人们在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

问:尽管在国内,大多数人无法使用Google的服务,但是很多中国人都在使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在几年前Google推出Material Design之后它在设计上有了很大进步,不过近几年我们看到Android和iOS二者在设计方面越来越接近,你怎么看这种现象出现呢?

这个问题很好,作为一个设计师,多元化和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多样性意味着就会有更多创新。不得不说的是,Android的Material Design在设计上迈进了非常好的一步,因为它为安卓生态的持续性和设计美观度都做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很多公司的app开发能够起到规范和帮助,我希望能永远在市场上看到竞争,因为这样大家才会有所进步。

问:那么你如何看待国内的大多数公司在iOS和Android应用实际上都采用了iOS的设计规范,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手机app设计方面,Google的话语权下降了呢?

我可能没有办法代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但是我不得不说,Android系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我个人观察来看,目前在美国Android系统越来越受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