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滴滴无人车载客首秀问题多多:起步慢、需接管、怕复杂、等命令……

2020-06-30 22:32:00 来自: 科技快报网

自动驾驶网约车(Robotaxi)这一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近日,滴滴在上海开启Robotaxi试运行,意在为网约车业务找到未来的市场方向,或者给自己融资找点新故事,但直播结果似乎不尽如人意,将自己比较差的技术实力曝光了。

根据滴滴官方宣传,上海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开放体验了,有种老百姓可以随时上车的感觉吧。但实际上,这次在上海的自动驾驶载人运营测试,还是刚刚通过种子用户筛选,你要先申请,申请通过后才有机会体验,而运营范围被限定在上海嘉定(在上海超级偏僻)的测试道路上。

央视新闻以直播的方式对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进行了试乘体验,也用直播的方式暴露了很多问题,实际上也是滴滴这种自动驾驶门外汉所必须面临的门槛和壁垒:

1、滴滴Robotaxi起步阶段出现问题,大约用了将近五分钟无人车才启动成功,原因不明。

2、在一个十字路口,当时对向有两台车正在左拐,无人车顺利跟第一台车远距离错开,但第二台车通过时与无人车非常接近,从车内监控画面来看,此时第二台左拐车的车尾与无人车可以说是擦肩而过,真是惊魂一刻。

3、从安研路安拓路公交车站到上海汽车城地铁站这段行程,当车辆走到一个略有弧度的小弯道时,安全员突然双手接管了方向盘,解释说由于"溅起的水花会影响雷达和摄像头,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接管。"容易受环境影响、人为接管次数过多的自动驾驶产品,要上路肯定是不合格的。

4、一台三轮车停在了右侧机动车道挡住了去路。可能是模型还没有做好,车内监控没能显示这台三轮车的具体形态,只是显示为一个长方体障碍物。此时滴滴只能请求远程协助,让远程协助中心下发指令确定能否通过,过程花了40秒。

直播中,滴滴Robotaxi成功识别了前方慢车并成功完成变道,在红路灯路口完成了减速、刹车等动作,还有车灯和车门的自动化控制、乘客下车时车内监控视角抬高观测两边是否有来车这种小细节。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可以看出离实际投入运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一些软件技术上的问题,滴滴这批Robotaxi应用的是雷达velodyne 64线感知设备,存在方案落后、价格昂贵等缺点,一台的价格将近60万,严格来说目前已经不被一线自动驾驶玩家采用,在北京、长沙、广州的自动驾驶企业比如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都已经淘汰了这个激光雷达了。

此外,滴滴方面还表示,"滴滴自动驾驶的车辆还是改装车,不是量产车。"在量产版正式投入运营之前,软硬件适配方案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滴滴Robotaxi还处在种子用户阶段,从自动驾驶赛道顺位而言,滴滴还在追赶第二梯队几个初创企业,离一线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次试运营更像是营销意义大于技术意义。

根据瑞银Evidence实验室曾经对纽约一个机器人出租车车队做过一个模拟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每年的价值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而据蔚来资本测算,到2023年,中国市场RoboTaxi的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过去一年RoboTaxi落地进入高速发展期,这其中涉及的公司包括:百度Apollo、文远知行WeRide、AutoX、滴滴、小马智行PonyAI、Waymo One、Cruise、Lift-Aptive等。第一梯队的玩家们在RoboTaxi商业化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百度Robotaxi落地长沙、文远知行RoboTaxi落地广州等。

他们也代表了国内Robotaxi玩家的两大阵营:以百度为主的起步较早的互联网公司,第二,以文远知行为主,借助多家合作伙伴一起推动Robotaxi的初创公司。

从行业整体来看,Robotaxi服务正从技术测试向服务测试过渡,但Robotaxi的特殊之处决定了它存在非常高的行业壁垒,尤其是技术和运营,并面临着无人驾驶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等问题。

面对这场蓝海,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还是需要多多抓一些技术上的突破,完善用户的使用体验,不过这个领域算是火爆起来了,在所有自动驾驶公司的努力下,也许我们真正能把无人驾驶出租车当做一场常规出行服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