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眼中,中国出行市场是世界上最富挑战性、最复杂,却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而现在,除了需要面对本土和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之外,滴滴还需要面对不断更迭的政策变化。 滴滴出行 网约车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网约车队伍鱼龙混杂,监管部门与网约车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司机个人信息、司机乘客数量、平台纳税及营运情况等数据无从掌握。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网约车平台只能兜底;网约车数量无从掌握。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今年,随着神州专车正式获准挂牌新三板、易到获得乐视投资起死回生、滴滴与优步中国完成继快的打车之后的第二次合并,出行领域的共享经济显得热火朝天。 可是一纸新规的出台,让网约车的2016年增加了变数。 2016年10月8日,北京、上海、深圳几乎同时发布网约车新规草案,直接针对滴滴打车司机的准入门槛,滴滴司机必须是本市户口,同时运营车辆必须满足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等等相关规定。 伴随各地政策落实的严苛限制,网约车的火热在年末开始降温。 网约车该不该严格管控? 面对新政的出台,滴滴、神州、易到等公司均作出官方回应,表达对于新政的支持,每家的措辞也都不尽相同,只有滴滴表达了自己对于各地政策的担忧,并以自己巨大用户量与“共享经济”的大旗,希望各地方政府“高抬贵手”。显而易见,一家独大的滴滴是受新政影响最大的企业。然而,各地出台的政策并没有如滴滴的心愿。 在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眼中,中国出行市场是世界上最富挑战性、最复杂,却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而现在,除了需要面对本土和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之外,滴滴还需要面对不断更迭的政策变化。显然,这才是滴滴在出行下半场遇到的最大挑战。 而一些网络红人大V,诸如张维迎、周其仁等,也发声表达对于各地网约车新政的批评,认为这些要求太过严格,是对“共享经济”发展的掣肘。 网约车的确相较传统出租车行业更加方便,那政府就不应该管了吗?而且,滴滴真的属于“共享经济”吗? 同济经管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褚大建分析说,“共享经济”英文的原意是指“协作消费”。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的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C2C的汽车分享的前提条件:一是用存量小汽车进行分享,而不是增量;二是兼职做汽车运营服务,而不是全职。“滴滴被怀疑,是因为只有很少部分是符合标准的分享车,多数是变相出租车。”而他更是直言:“从严格意义上讲,滴滴里面虽有符合分享经济本质的部分,但更大部分是冒分享经济之名,行出租车之实,将“黑车”正式化,抢正规出租车司机的饭碗,这其实是与分享经济的内涵背道而驰的。” 滴滴出行目前最主要的几个业务,滴滴出租、滴滴快车、专车和顺风车,除掉最后一个之外,前两者大部分都是“专职司机”,这与出租车公司主要的运营模式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司机拉客、平台分成。 所以,地方政府出手管制滴滴,其本质是在限制出租车的数量,减缓拥堵恶化。这跟北京和上海要求出租车司机必须是本地人、本地牌照并没有任何不同。 或将告别滴滴快车 网约车新政的推出,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然而网约车的落地之路,注定不平坦。特别是滴滴业务单量最大的快车,可能面临一次致命的打击。 从目前各地政策来看,要求网约车必须是B级以上的车辆,在车辆的配置上必须高于普通出租车,提供WiFi、纸巾等服务,而且还限制车辆数量,甚至明确规定网约车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等。 很明显,用网约车的准入标准来规范,那么市场上现有的快车基本上将“全军覆没”。 一直以来,在滴滴组成中,快车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地方政府对出租车行保护主义政策,那么必将会限制网约车数量以及准入门槛,等于是降低滴滴快车数量。 其次,新政还要求网约车进行认证并且按照公里数或者年限实现强制报废。这是很多加入滴滴的车主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进行网约车认证,那么私家车的属性就将会发生变化,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加入滴滴平台只是为了兼职获得一些额外收入,并非作为全职。网约车也实施按年或者公里数强制报废,则会导致用户成本上升,由于普通出租车多数都是10万以下,甚至是更为便宜的汽车,而部分网约车都是B级甚至是C级汽车,一旦按照年限或者公里数实施报废,那么必将会导致部分B级以上车主离开平台。 其实,新政明显就是想让网约车变成更为高级的出租车,提供差异化服务,避免直接与出租车竞争,但是滴滴的最大客群仍是快车用户,这部分群体是直接与出租车竞争的。 再次,长期以来,滴滴都是烧钱培育市场。收购快的以及优步中国,并且迎来了网约车的合法化,终于结束了长久以来的烧钱策略,滴滴急于实现盈利,已经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提高了用户打车成本。 滴滴能够实现快速成长,完全在于补贴,降低了用户打车成本,如果后期价格一再上调,那么用户还可能回归出租车平台,而出租车平台的优势在于安全快捷,不用等待,熟悉路段,可以快速将用户送到目的地。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滴滴快车面临的政策风险较大,滴滴继续以原有模式跟进的可能性不大,线下合作车辆的前景并不乐观。从滴滴方面来看,快车是用户基础最广的板块,承担着为软件引流的重任。因此,与快车的道别已经成为注定的事情。 但是,如果快车业务急剧缩减,滴滴很可能加大在出租车及城市其他出行业务的推广。 滴滴小巴悄然扩张 果不其然,12月1日,滴滴小巴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即日起,在北京五环的用户也可以叫滴滴小巴了。 这是滴滴小巴在今年6月上线后,首次正式扩张运营范围。继北京回龙观之后,新的运行地图中新增了天通苑、清河、霍营、西二旗、上地等片区。这片区域覆盖了联想、百度、中关村软件园等上班族集中的“地标”。主要解决用户短途出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例如从地铁、超市到小区,从地铁到公司等。 在最新版的滴滴App中,滴滴小巴位于出租车和专车之间,比较显眼,车辆以7座的小面包和商务车为主。运营模式则有点类似于拼车,乘客在手机应用上发布乘车需求,司机接单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定位推荐上车点,司机到指定地点接到乘客后,再去下一个上车点继续接客,拼满乘客为止。每辆车在每个上车点只停留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