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在今日头条关注了几个科普博主,结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20-07-08 10:51:22 来自: 厂商稿

  火神山医院为什么10天就能建成?前段时间虎门大桥震动,到底是什么原因?

  很多时候,这些疑问我们也就是在脑子里一闪而过,很少真的去刨根问底。但没想到,有人居然在网上一本正经地把这些问题都掰开揉碎地讲清楚了。

  而且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在头条关注了几个科普作者后,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就是看不惯那些不认真做科普的人”

  三一博士是头条上有72万粉丝的知名科普作者。他很擅长将基建、工程制造等小众领域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而且风格深入浅出、生动易懂。

  比如今年4月20日凌晨,上海市在闹市区进行了一次爆破拆除,四栋百米高的烂尾楼在数声巨响中顷刻间成了废墟。

  这条新闻的关注度很高,有人就很好奇:在闹市区爆破高楼,是怎么做到不波及周边建筑物的呢?

  三一博士就制作了一条相关的视频。也是看了他的科普才知道,这看似简单痛快、充满视觉张力的爆破,其实是在精确控制下进行的:为了让大楼按照预计的方向倒塌,那么要炸哪根柱子、哪面墙,需要埋多少炸药,埋在什么位置,不同层位的炸药爆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等等,其实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当然,做科普,光有热血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靠实力赢得观众认可也是一大难题。

  “在专业知识储备上我很有信心,但我不懂传播啊。”如何将专业小众的内容转变为大众喜欢且易于接受的信息,成了横在他面前的一道坎,甚至一度萌生了退出的想法:

  “如果尝试完能想到的所有方法还是不行,那我就老老实实教书吧。”

  转机发生在去年国庆。国庆阅兵第二天,他发了一个介绍国之利器DF-17导弹的视频内容,没想到一下子火了。

  当时,他的粉丝只有一两千,视频却在不断被推荐的情况下,很快达到了32万的播放量。

  这坚定了他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并且思考:为什么这个内容会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和喜欢呢?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尽管搞笑趣味是很多人喜欢的标签,但毕竟互联网用户是多元的。头条上不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天然有强烈的求知欲,相比无厘头的搞怪,有创意又权威,知识满满的科普内容,更容易获得他们青睐。

  《理程碑》是三一博士在头条独家上线的一档专注工程制造史的科普节目。里面有很多他对工程、基建等相关热点新闻进行的干货解读。

  截至目前,《理程碑》系列节目已更新了41期,总计播放量破亿,三一博士的头条号也在半年时间涨粉 50 万。

  回忆这段时间在头条的创作,他感慨道:

  “可能我的科普从形式上看略显‘笨拙’,但只要能为粉丝朋友带去哪怕一丝实用信息,也值了。更关键的是,做这件事,我自己很开心。”

    “朋友圈里的‘伪科学’文章,我真的忍不了”

  除了三一博士,14岁进中科大,23岁获博士学位的袁岚峰教授,也是一位大神级人物。

  和三一博士踏上创作道路的原因相似,袁老师做科普,同样是出于一份责任感。因为亲朋好友经常会转发各种“伪科学”的文章,实在是让他哭笑不得:明明是一个物理学早就在理论上提出、实验中验证的成熟概念,硬生生被搞成了神秘主义和玄学。

  与其不断地给朋友们科普和纠错,不如自己来为大众读者做“科普”。

  袁岚峰在头条推出的栏目《科技袁理》,以科学、工业、技术等领域的话题为主,专业且密集的知识输出,在他抑扬顿挫的声调中丝毫不显枯燥和乏味,粉丝们都称他为科普界的“江湖百晓生”。

  接触科普时间长了,袁老师发现,如何通俗易懂地澄清科学原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火出圈的科学热点的解读,需要把各种知识层次的观众都照顾到。

  “石墨烯好比一张纸,石墨好比好多张纸摞起来。拿一张纸,你还可以把它卷成一个管子,这就是碳纳米管,简称碳管。”

  这个令很多人看不懂的“碳基半导体”,在袁老师的形象比喻下,就这么变成了让“外行人”更容易理解学习的新知识。

  如今,袁老师已经是拥有80多万粉丝的今日头条“科普大V”。

  袁老师调侃,自己现在的学习强度比上学的时候还大,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竟,《科技袁理》不仅仅是一系列科普视频,也是在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如果还能够提高部分读者的思维水平,他觉得就已经很成功了。

    “5秒内从地上捡起的食物,还能吃吗?”

  “一年不洗头会怎么样?”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是不是让你很想打开视频去看答案?

  这位科普作者,就是EyeOpener,一名90后海归青年,从爱丁堡大学硕士毕业不久后,就开始创业做自媒体。

  他在头条开设的《熊猫奇闻录》,从科学、真实、严谨的角度,带领观众解谜破案。

  EyeOpener说,起初做短视频纯粹是兴趣,分享的视频主题也很宽泛。但有一天,他妈妈突然知道了这件事,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通。

  他自己也觉得,不能再像过家家一样瞎玩了。

  世界这么大,为什么不试着带大家去看看,这个世界上那些不知道的事呢?

  于是,就有了这条爆火的视频——《人死后埋到土里,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719万的播放量,让他激动不已,像是得到了莫大的奖励,开始疯狂写稿、剪视频、发视频……

  一路走来,好奇心是驱使他创作的最大动力之一,他也从来不为自己的认知设限。

  因为有趣又涨知识,EyeOpener在短时间内就圈粉数百万。经常有网友给他点赞:“看你的视频总是能学到新知识,喜欢!”

  从2016年2月25日注册头条开始,EyeOpener已经发布了6个合集,超过300个视频,总播放量超过1.6亿。

  所有的努力终不会白费,所有的坚持也终有回报。

  EyeOpener作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成为了今日头条生机大会TVC出镜嘉宾。

  除了以上几位科普作者,在头条上,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在分享他们的作品:

  通信专家@奥卡姆剃刀 ,在头条开设“5G脱口秀”《奥侃》,带大家全面认识5G;

  人大国关学院教授金灿荣@政委点金,从国际政治角度,解读新闻背后的国际形势;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通过《维为道来》输出战术知识,带网友探究新闻背后的道理。

  今日头条,专门为那些热爱内容创作、乐于分享的创作者们制定了“IP-UP计划”,将用20亿的流量和1000万资金,以独家视频定制,帮助更多创作者打造个人IP。

  如果你对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兴趣,在垂直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内容根基,也欢迎你来头条创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辛雯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