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在野 当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热潮归于理性,面向投资人的公司运营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如何以一个商业公司的身份存活,是创始人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今年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刚闭幕,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演讲嘉宾呈现了一个很强的特征——企业管理者变多,科研人员变少。回看过去几年,在各人工智能会议现场,几乎一半的论坛都在讲算法,屏幕上投影的是各种图、表、树。今年不同,会场被落地案例填满。 从 2019 年开始,人工智能行业来到了强调落地的阶段。当投资热潮退火,整个产业开始瞄准一件事——赚钱。赚钱既是企业的本分,也是投资者的诉求。然而,在盈利的道路上,并非所有的人工智能公司都走得顺畅,甚至大部分正面临严峻考验。 那些赚钱的人工智能公司都长什么样?我们采访了一些从业者,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答案,其中既包括了商业运转的通识,也蕴含着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的特殊衡量。 起步别错 2016 年,特斯联正在面临一个选择,研发投入要瞄准哪个方向。「研发的投入是没有底的,对于一个科技公司来说,也是最大的成本」,特斯联副总裁谢超告诉极客公园,在他看来,一旦研发开始投入,再想要掉转船头就很难了,「你一定要想好,未来的产出是什么」。 特斯联是一家 AIoT 公司,结合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为政府、企业提供城市管理、建筑能源管理、环境与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一站式解决方案。2018 年左右,特斯联到达盈亏平衡点。复盘从起步到盈亏平衡的两到三年时间,谢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选对路。不过事实上,特斯联也并非一开始就压对赌注。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