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记本的世界里,有一款名为Moleskine的笔记本,像神一样的存在。其定价远超其他笔记本,在淘宝上,一本要卖到近300元人民币。 Moleskine的母公司也在2013年上市,市值约为5亿欧元,而其近些年的销售额从09年的4000万到2016年的约1.4亿欧元(约为10亿人民币),增长3倍多。 看到Moleskine的如此增长,我其实很诧异。毕竟在我们这个年代,'笔记本'的连接早已变成了电脑笔记本,在这么一个品类中,还能增长是一件多么不易之事。 那为何这么一款如此高价的纸质笔记本,却能逆势增长,一年卖出10亿? 我想,Moleskine一定是与消费者建立起了不同于其他笔记本的连接。一般消费者购买笔记本,第一个连接是'笔记',即记录,但这一个连接已经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弱,比如之前我们用的电话簿基本已经被手机取代。 那Moleskine选择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连接,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要回到现在谁还在使用笔记本。目前还在使用笔记本的人,我想大部分是我们目前所谓的'文艺青年'群体。而对于他们,最能产出连接点的就是'艺术'与'知识'的情感连接。 正如其官方介绍,Moleskine是被梵高,毕加索,海明威所喜好的传奇笔记本。 为了创造与维系这个情感连接,Moleskine做了这么几件事: I. MOLESKINE 首先是MOLESKINE这个名字。Moleskine这个名字,是由Bruce Chatwin,这位英国作家在其著作,The Songlines, 用来描述一款来自法国的笔记本。
而其实在当时,Moleskine这个名字并没有被很多人熟知,而在Bruce Chatwin的书中也提到生产Moleskine的法国工厂倒闭。 直到1995年,一位名叫 Marta Sebregondi 的商人读到了Bruce Chatwin的 The Songlines,并向其公司建议以'Moleskine' 为名,来生产笔记本。 其公司便注册下了Moleskine,有了这个好名字,便开始了其建立情感连接的第一步: Moleskine至此即是一个品类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品牌的名称。 而正因为Moleskine被Bruce Chatwin书中记载过,其文化气息便与身俱来,再加上之后给Moleskine赋予的故事,这样的连接就会更加牢固。 II. 已故名人 在Moleskine对外宣传中,我们不断看到梵高,毕加索,海明威等知名艺术家,作家的名字。 细细想来,这款在1997年才开始生产的Moleskine笔记本,怎么会与这些大名人产生联系呢? 而Moleskine 引用的名人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名气大,另外一个是已故。 梵高: 卒于1890年 毕加索:卒于1973年 海明威:卒于1961年 这些知名艺术家与作家很好的将mol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