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数码 智能设备 查看内容

500年机器人发展史:一步步赶超人类

2017-02-11 18:41:00 来自: 极客视界重也

2月8日,在英国伦敦博物馆里,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引人驻足——只见一位小婴儿正在空中挥舞着手脚,与科技感十足的展馆显得格格不入:

▲博物馆里的小婴儿

但当你从婴儿的身边走过,你会讶异地发现,这竟然是一个机器人!

▲仿生婴儿机器人

这是伦敦博物馆「机器人展览」的一角,这场盛会有超过100个机器人参展,贯穿了500年来机器人的发展史。今天就借着这些机器人和大家聊聊机器人的发展史。

500年前的机器人

1920年,捷克童话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在他的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里,首次提出了机器人(Robot)的概念,这个词的灵感来自于捷克语中的「奴隶」(Robota)和「工人」(Robotnik)。

在这部话剧的末尾,机器人接管了地球,并毁灭了人类。

▲当时话剧里的机器人还是仿真人类

不过,早在「机器人」这个概念普及的几百年前,16世纪的西班牙工匠们就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自动祈祷的机械僧侣。通过藏在底座里的发条装置,它们会自动地把手放到胸前,向天主祈祷——教徒们利用这种装置,来创造所谓的「神迹」,吸引教众。

▲500年前的僧侣机器人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上帝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人类发明了机器人。

1928年,在伦敦工程展览会上,展出了英国首个人形机器人Eric,当时,能够移动四肢、旋转头部、回应语音的机器人,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的观众,被誉为「未来科技」。

▲英国史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Eric

时任伦敦科学博物馆馆长的本·鲁塞尔(Ben Russell)不无激动地说:

人类的本能之一就是人格化,我们已经创造出像我们一样的机器。机器人就像镜子,它们可以反映我们自己,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我们如何思考、又在思考什么,这些都非常重要。

人类对人形机器的热爱与恐惧,都来自与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同样让人着迷。

▲机器人展出的盛况

机器人如何一步步超越人类?

最早,机器人与人类还只是体态上的相似。

在文艺复兴巨匠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手稿里,有一幅「发条骑士」的设计图,根据其设计,或许能够造出一个身披铠甲,可以挥动手臂的机器士兵。

▲达芬奇设计的「发条骑士」还原模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壳脑袋的机器人逐渐演化为拥有骨骼、神经甚至面部表情的仿生机器人。

2003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引入了为游客提供导游解说的机器人Inkha,虽然长得夸张又简陋,但浓眉大眼的造型、拟人化的口吻为它添色不少。

▲伦敦大学的导游机器人

2014年,日本人研发了能够播报新闻的女主播机器人,可以感知环境的变化,并作出不同的表情。

但这一切,都不能让机器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它们没有思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