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业界资讯 查看内容

求芯若渴!?寒武纪登陆科创板市值破千亿

2020-07-21 19:11:24 来自: 互联网

历经种种质疑,寒武纪(688256.S)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受科创板及中科院的加成,寒武纪开盘即大涨246%,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截至收盘报价212.4元/股,涨幅229.86%,最新总市值850亿元。

上市之初,寒武纪便因经营独立性以及可持续商业化道路而备受质疑,如今成功登陆科创板,手握资金的寒武纪稳了吗?

寒武纪是一家成立仅四年的芯片公司,由陈天石、中科算源共同出资设立,其中陈天石出资63万元,占股70%。

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16岁时便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1岁研发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陈天石的哥哥陈云霁同样出身于中科大少年班,二人被誉为将AI装上中国芯的“双子星”,但陈云霁更加沉迷于研发,因此只在寒武纪成立初期参与过部分研发工作,便回到了中科院任职。

除陈氏兄弟外,寒武纪的研发团队均来自于中科院,董事会中王在、刘少礼、张佩珩均有中科院背景,高管层除华为的梁军以及国投创业的叶?B尹外,也均出身于中科院。

中科院背景让寒武纪获得了大量资本关注,也为其带来了更高的估值。自2016年成立以来,寒武纪共经历6次增资,获得古生代创投、科大讯飞、阿里创投、洛阳图灵、国投基金、国新央企等资本的青睐。发行前陈天石直接持股33.19%,通过艾希合伙(股权激励平台)持股8.51%,合计41.71%,为实际控制人。

2017-2018年,寒武纪的主要客户为华为,华为麒麟970系列搭配的正是寒武纪1A处理器。这款首秀产品比高通骁龙、苹果A10所搭载的芯片性能更高、功耗更低,加之华为为其背书,寒武纪由此名声大噪。

在双方合作期间,华为两年分别贡献了771.27万元和1.14亿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8.34%、97.63%。但华为自研处理器一经完成便与寒武纪分手,使得寒武纪IP授权业务收入大幅度下降,二者也由合作迈向竞争。

随后救场的是中科院,2019年新增的两项营收均与其有关,合计3.75亿。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的销售关联方中科曙光占比80.94%。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则源自于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一、二期)项目,该项目由中科院计算所与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合作建设,收入占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的97%。

不过,在中科院的大力扶持之下,寒武纪依旧未能摆脱亏损,反而逐年加大。2017-2019年,寒武纪分别亏损3.81亿元、4104.65万元和11.7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6.01亿元。

由于芯片行业的特征性,寒武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及人才保障。2017-2019年,寒武纪研发费用分别为1986.19万元、2.4亿元、5.43亿元,均超总营收的100%;股权激励分别为3.6亿元、1.7亿元和9.4亿元。

为缩小与龙头玩家的差距,寒武纪未来持续的投入在所难免。通过发行股份,寒武纪共募集资金25.82亿元,将用于研制新一代云端训练、云端推理、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三个“云边端一体化”项目周期均为三年,总投资额28亿。

不过,受市场因素影响,募集资金规模低于预期,加之未来三年新品研发及市场开拓费用,寒武纪的资金压力未能得到真正缓解。

长远看来,寒武纪只要保持长期建设,有望在两年后迎来突破,此时思元290、思元220等新品或已形成规模化收入。但短期看来,寒武纪财务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因此也不排除为追求短期的财务利益而压缩研发投入,以满足市场较高的预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