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浪潮打造亚洲象生态保护系统 用科技赋能濒危物种和生态保护

2020-08-14 17:27:26 来自: 厂商稿

8月12日是第九个#世界大象日#,亚洲象的生存保护现状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浪潮合作搭建了一套亚洲象保护系统,利用新技术保护与研究亚洲象,已取得积极进展。

亚洲象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之一,也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野生亚洲象主要生活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亚洲象数量仅有170头左右。随着近年来保护力度的加大,目前我国亚洲象数量已增至300头,其中约95%的亚洲象种群栖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

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多,让大象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野生亚洲象为寻找食物走出丛林,进入人类生活的村寨,野象肇事事件频发,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人象冲突不断加剧。

在亚洲象频繁出没区域设置的警示牌

为解决人象冲突,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监测员人工?望、追踪观察和无人机观测等方式先后出现,为加强野生亚洲象的监测预警发挥作用。但传统的人工?望和观测方式无法满足新的生态保护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生活在雨林深处的亚洲象种群行为模式、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也在发生改变,科学家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掌握亚洲象的习性和规律,为亚洲象长远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对自然保护区多次实地考察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浪潮合作搭建了一套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亚洲象保护系统,用计算力实现了对300头亚洲象的实时守护,为濒危物种和生态保护探索出新路。

亚洲象保护系统

系统在雨林内实时收集亚洲象的行为数据和行进轨迹,在边缘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亚洲象进行全天候的观测和精准识别,补充了传统人工观测方式的局限性。目前,系统的识别准确度高达9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即使在雨天或光线不足的夜晚,也可以根据一个尾巴或一个背影识别出亚洲象。有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的野象监测信息,就能更加及时地发布预警,提醒群众做好防护避让,最大程度减少人象正面冲突。系统自今年5月正式投用以来,在系统覆盖区域内,未发生过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

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识别亚洲象

同时,基于系统观测数据,野象专家们还可以进一步洞察研究亚洲象的物种习性、种群迁徙和繁衍状态,进而对合理的开展亚洲象国家公园区域规划、栖息地改造、食源地优化、农作物优化布局等保护举措提供科学依据。技术的加入,赋予生态保护更多可能性。

浪潮信息总裁彭震表示:“以计算创造美好是浪潮在智慧时代下的一种信念,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始终是命运共同体,让科技为生态和谐共建,开启新的篇章!”浪潮也将基于该项目的探索和经验,持续参与到更多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去,用科技力量共建地球生态家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