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能量粒子探测器经由机械臂抓取从货物气闸舱出舱,并安装至既定的舱外暴露平台。 18时02分,问天舱能量粒子探测器安装至气闸舱暴露平台,19时18分,载荷加电,各探测模块工作正常,开启为期十年持续获取空间站轨道各类带电粒子、中子及粒子辐射效应数据的探测工作,将持续为空间站、航天员和空间科学实验等提供关键证据。 据了解,能量粒子探测器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自主开发研制,国际首次在空间探测领域应用新材料 CLYC(Cs2LiYCl6:Ce),突破CLYC探测关键技术,实现了高效中子测量和高精度n/γ甄别。 能量粒子探测器用于监测空间站轨道中高能质子电子、重离子和中子的能量、通量及方向,以及它们产生的辐射LET谱和剂量率等,为空间站安全、宇航员出舱、空间材料以及生物实验提供关键参考参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介绍称,为保障标准载荷出舱任务的顺利实施,能量粒子探测器突破了传统卫星载荷固定安装的结构设计理念,采用了转移物品、紧固件、连接器、界面安全、载荷标识以及维修性等一系列适合航天员在轨操作和机械臂抓取的全新设计,地面验证阶段与航天员系统经过不断的迭代和优化,为实现满足航天员在轨操作和机械臂抓取的空间站标准载荷提供重要支撑。
|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