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亚马逊、微软正面竞争 阿里云全球化征途漫长
基于如此多样性的国际市场,阿里云在海外拓展时,采取的是每个国家各自比较灵活的策略。 比如在文化相对保守的日本和中东地区,阿里云选择与当地企业创办合资公司来进入市场;而在信息化相对发达的欧洲,阿里云选择借用沃丰达、英特尔等合作伙伴的渠道来拓展市场。 图注:阿里云负责海外业务的副总裁喻思成 喻思成表示,阿里云并不排斥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拓展海外市场,但也不会依赖这种方式。目前,阿里云海外市场的规模增速高达400%,远超国内市场的增速。 在王宇德看来,这么多的国家和地区当中,美国依然是阿里云最为看重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国家。 一方面,美国是亚马逊和微软的地盘,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对中国技术以及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确实很低。 但这种情况并不会一直存在。王宇德称,从技术及基础硬件的角度,阿里云和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差距已经没有很大。而在品牌认知上,阿里云也即将迎来一个重大契机。 今年1月19日,阿里巴巴与国际奥委会联合宣布,阿里将成为国际奥委会“云服务”的官方合作伙伴,合作期限直至2028年。 这对阿里云来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图注:马云(左)和国际奥委会主席马斯·巴赫 03 国际化路漫漫 当下,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回顾2016年,BAT三家的百度地图、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快速扩张。 百度地图称已经直抵南美、横跨欧亚,布局了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微信支付也宣布覆盖了港澳台、东南亚、欧美、西亚、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则宣布已经深入日韩、欧洲、东南亚等国。 但是,在这一片大好形势的背后,你会发现这些产品的国际化仍然在依赖于国人的境外出行,他们服务的主体仍然是中文用户。 百度在2007年也曾推出过百度日本搜索引擎,但市场反馈并不理想,最终在2015年宣布关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本地化,得不到本地用户的认可。 赚海外用户的钱并不容易。与中国“出海”用户不同,海外本土用户对阿里云的品牌不够认可,他们一般刚开始只愿做一些小尝试,比如花几千人民币买一台虚拟机。 图注:墙上的阿里云装饰 目前,阿里云上也已经出现百万人民币级别的海外本土客户。但AWS可以拿到数亿美元的订单,阿里云短期之内还是难以望其项背。长期来看,如果阿里云能够通过日本市场成功走向全球,中国其他计划出海的互联网公司,都会乐见其成。 更多阿里云相关: 阿里云官网 阿里云服务器 1000元阿里云新手礼包 每周视频直播技术分享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