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网家电频道】今年的CES上,索尼正式推出了OLED电视A1。A1的亮相引发了圈内圈外极高的关注度,有人惊叹于屏幕会发声的黑科技,也有人对索尼如何驾驭OLED充满期待。非常幸运的是,天极网已经率先拿到了这款A1电视,经过几天的深入体验,我们将带大家详细了解这款充满话题性的BRAVIA A系列电视新品。 减到最简 完美电视一块屏就够了 电视的形态,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千机一面已经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对于擅长工业设计的索尼来说,A1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是重塑你的好奇心。当第一眼看到A1时,你会发现这台电视没有底座,四周也没有开孔的扬声器,边框窄到可以忽略不计,远看就像一块画框立在那里……一切都在促使着你想要去了解它。 其实,A1的设计理念是有迹可循的。2015年以来,索尼电视就开始采用”Slice of Living(极简生活)“的设计理念,包括此前推出的X9300E、Z9D等都体现了”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简单点说,就是使用富有结构感的线条设计,没有过多繁杂的修饰,素净的外观可与家居环境融为一体。因此从侧面看A1,就像两块板拼搭而成,前面是屏幕,后面是支架。同时支架可以折叠,挂墙后不仅不会影响电视视听体验,还可以紧贴墙面,节省家居空间。 A1采用的双玻璃设计,由于没有底座,所以下方的边框进行了加厚处理,防止磕碎。正面在点亮屏幕后几乎很难察觉边框的存在,一体感非常强。背部的玻璃盖板则加强了电视的纵深感,看惯了液晶电视后,A1相比之下显得纤薄很多,厚度与iPhone6S相当。 边框很窄 拉开布罩的扣板,可以看到支架里集中了电路板、低音炮和连接线接口。 低音单元在最上方,它仅作为声音的补充,并不是电视的主要扬声器。中部是信号处理的电路板,下面则是各种接口,包括电源、HDMI、USB等。还有一处隐藏式的侧面USB接口,需要扣开小侧盖才能看到,有点隐蔽。 接口下方是线材的固定位,线材管理是索尼Slice of Living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合上布罩以后,整个背面显得非常利落整洁,也减少了很多用户担心线缆缠绕一团的困扰。 由于强调无干扰的正面,A1甚至把充满信仰的索尼LOGO都移到了屏幕左下角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不仔细看都发觉不了,BRAVIA的标志则转移到背部的装饰条上。索尼创意中心第一工作室首席创意总监田幸宏崇谈到这点时说,对于这个简洁的设计,索尼内部基本没有需要修改的意见,一票通过。看来对索尼而言,A1在设计上的优先级已经大于品牌的露出,正是上下一致的以设计为先导的理念,才诞生了如此创新性造型的A1。 装饰条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处圆形的固定位,固定位处对应的即是声音驱动装置,左右各两个,一共四个。 A1系列能有如此惊艳的外观设计,与Acoustic Surface(银幕声场)技术密不可分,后面我们也将着重讲解。A1完全摒弃了在电视四周设置传统音响的设计,采用了独一无二的前沿外形设计,实现无支架的外观造型,让图像全无干扰,这对用户来说是一种绝无仅有的视觉体验。 驾驭OLED的利器——X1 进阶版图像处理芯片 A1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采用了OLED显示面板。当然,一台电视的画质表现,还是会深深地打上不同面板特征的烙印,但现在谈画质只考虑面板显然是片面的,电视芯片对信号的处理也非常关键。毕竟对于用户而言,更好的画质表现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点,背后的黑科技、未来显示技术等皆是为这一终极目标服务。 我们将通过屏摄记录A1的画面表现,以下屏摄均在系统默认设置条件下进行。 图像模式默认鲜艳 X-tended Dynamic Range默认高 平滑渐变默认低 OLED自发光是最显著的特征,因此不存在液晶那样不可避免的漏光问题。如下图,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屏幕的四周,丝毫没有光的溢出,因为本身就不存在背光结构。 同样,因为像素点可以自行打开或关闭,因此透光性能好,对比度高,黑色深邃,白色纯粹。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