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传统 LCD(液晶)、OLED 后,新一代显示技术 Micro LED 吸引苹果、Sony 与全球显示器供应链关注与投入。集邦咨询LED研究(LEDinside)最新研究指出,厂商间正在努力克服 Micro LED 的高制造成本,推动 Micro LED 发展。若以全面取代现有液晶显示器的零组件的规模来推估,包括背光模组、液晶、偏光板等,Micro LED 未来的潜在市场规模约可达 300~400 亿美元。 LEDinside 研究协理储于超表示,Micro LED 在各应用别采用的 LED 芯片大小、巨量转移方式、驱动方案都有所不同,因此能创造的市场规模尚难估算,但若以取代现有显示器的零组件的规模来推估,市场规模仍不容小觑。 以目前大厂的动态来看,今年 Sony 在 CES 展出的 Micro LED 显示器──CLEDIS 已在分辨率、亮度、对比都有极佳的表现,已为 Micro LED 商品化之路迈进一大步。不过,根据 LEDinside 统计,目前 Micro LED 显示技术上带来的制造成本仍高达现有显示产品的 3~4 倍,因而厂商正积极透过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以及改善芯片、转移技术良率以达到成本下降目标,估计若要取代现有 LCD 产品还需 3~5 年的时间。 储于超指出,Micro LED 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原因在于相关技术瓶颈仍待突破,如良率的提升、“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技术等,且由于涉及的产业横跨 LED、半导体、面板上下游供应链,举凡芯片、机台、材料、检测设备等都与过去的规格相异,提高了技术的门槛,而异业间的沟通整合也增加了研发时程。 除了力求降本外,厂商也积极开发 Micro LED 的附加价值。储于超表示,Micro LED 制造过程中关键的巨量转移技术可用来转移微型 LED,同时也可转移感测器等微小电子元件,让 Micro LED 的应用更添想像空间。未来无论在车用显示、VR 设备,甚至是 AR 投影、光学感测、指纹辨识等领域,都有机会是 Micro LED 技术大放异彩的舞台。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