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感知”,从军事领域兴起的概念,如今成为网络安全行业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从美国、日本,到中国,各网络大国都纷纷将态势感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从2016到2020年,随着《网络安全法》和《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相继出台,态势感知获得了空前重视。 这五年,从青岛、天津、贵阳等地开始,网信、公安、工信等监管机构、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启动了监管类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建设。广电、水利、应急管理、电力、通讯、金融、交通等各个行业也都相继开展了态势感知的建设。 这五年,态势感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据统计,2017 年国内态势感知的市场规模约为 20 亿元,预计 2020 年达50 亿元,CAGR 约为 35.7%,显著高于网络安全整体市场增速。 这五年,态势感知已经成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聚焦的热点,并涌现出以奇安信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对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020年,奇安信监管类态势感知继续突飞猛进,跑出了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市场拓展、重保指挥、机构获奖“五科全优”的加速度。 从挂图作战到大数据分析 底层创新多点发力 “一图在屏,人、网络、地理空间与网络安全数据间的关联和影响清晰呈现,保护目标、风险情况、安全状态、指挥工作、通报流程、、最新动态等重要信息,一目了然。结合3D化的地理空间信息图谱,指挥作战真正做到了洞察全局、实时决策、指挥若定。”在构建网络空间立体化综合防御体系的过程中,挂图作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0年,奇安信在挂图作战方面发力创新,通过构建网络空间实体知识图谱、统一网络安全领域数据模型,以3D建模及可视化技术,打造以指挥业务场景为核心的全面、动态、实时的指挥作战体系。 安全大数据是态势感知的基础。2020年,奇安信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AI+安全”挖掘技术,拓展网络攻防态势安全分析能力。奇安信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DNS分析、流量分析、样本分析、内容安全、网站安全等领域,通过可视化分析建模和机器学习模型,依托基于Sec-LDM(网络空间安全逻辑数据模型)的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从中积累了近50种高效的机器学习模型,已申请或授权相关专利超过50条。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