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其安全性能一直受到消费者关注。为了检验电池的安全性,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测试标准。 其中,针刺测试,是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最严苛的测试方式,用直径5-8mm的钢针将电池刺穿造成内部短路,并让钢针在电池内停留一个小时,不起火不爆炸的才算合格。 3月10日,广汽埃安发布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在行业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 试验结果显示,广汽埃安的三元锂(弹匣电池)整包在试验过程中热事故信号发出5分钟后,仅出现短暂冒烟(1分钟),无起火和爆炸现象。静置48小时后,电压降至0V,温度恢复至室温。 针刺后只有被刺电芯模块热失控,没有蔓延到其他电芯。打开电池整包,观察内部结构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行业首次通过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试验。 众所周知,当前动力电池主要有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大技术路线,其中三元锂电池应用最为广泛。 虽然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其稳定性一直备受诟病,全球范围内多次出现着火,更不用说通过针刺实验了。那么广汽埃安弹匣三元锂电池是如何做到的呢? 据了解,弹匣电池采用类似安全舱的设计,可有效阻隔热失控电芯的蔓延、当侦测到电芯电压或温度等出现异常时,自动启动电池速冷降温系统为电池降温。 广汽埃安官方表示,搭载弹匣电池技术的电池包,其能量密度相对于同类普通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下降了10%。做到了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并没有牺牲续航或提高成本。 而在电芯方面,弹匣电池的电芯通过正极材料的纳米级包覆及掺杂技术的应用,提升热稳定性。并在电解液中增加了两种新型的添加剂,能够分别实现隔膜自修复、降低热失控反应产热的功能。 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使电芯的耐热温度提升了30%。 除了电芯单体外,物理防护层面,弹匣电池通过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和耐高温上壳体,构筑了超强隔热的安全舱,最终实现三元锂电芯热失控不蔓延至相邻电芯。 此外,在对电池状态的监管上,弹匣电池搭载了广汽埃安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每秒10次、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实时监测电池包的健康状态,可以说做到了防患于“未燃”。 而在发现异常时,还能立即启动电池速冷系统为电池降温进行“自救”。 长久以来,“自燃”一直是电动汽车一大命门,想要高续航,带来的结果就是的电池能量密度增加了,但热稳定性急剧下降,增加了自燃风险。 而弹匣电池据的推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更重要的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是在没有牺牲续航和提高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安全、长续航、低成本。 据悉,弹匣电池技术可以应用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种材料的电池包中,搭载这一技术的动力电池将于今年开始在AION全系车型上陆续搭载。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