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20年研究,一种被称作“液态阳光”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的液体燃料浮出水面。 据央视报道, 2001年,全国政协委员李灿带头开始“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的研究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把光变成能量,目前可以采用光伏发电的形式,第二步就是电解水制氢,第三步就是二氧化碳加氢制作甲醇。 经过测算:电解水制氢每吨氢相当于储存3.3万度电,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是最有效的化学储能反应;与煤炭和石油相比,二氧化碳与氢制甲醇燃料具有燃烧清洁、温室气体排放少的特点。 如以甲醇代替煤炭作为燃料,排放的PM2.5将减少80%以上,氮氧化物减少90%以上。 这项研究持续了将近20年。终于在2020年1月,“液态阳光”示范项目投料试车,进料3个小时后生产出液体甲醇产品。经过权威机构测评,甲醇有机物含量达到99.5%,这也标志着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液体燃料迈出了工业化的第一步。 报道称,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直接太阳燃料规模化合成的尝试。该项目若满负荷运行,每年可生产甲醇1500吨,消耗二氧化碳2000吨,消纳太阳能发电1500万度。 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年甲醇产能约8000万吨,如果采用太阳燃料甲醇合成路线,则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上亿吨。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