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林斌:总裁挂帅 一年百店
该项数据方面,目前小米之家的转换率达20%,平均每人购物2.7件,而小米之家的SKU则达300多种。 林斌认为,这也正是小米之家的竞争壁垒所在。2013年开始,小米先后通过内部孵化和投资的方式,布局物联网和智能硬件,并且在4年拥有了70多家规模的“连队”。 这些生态链公司保证了小米之家的品类供应,还因为设计语言和定价思维方面的统一性,价格不高,闭着眼睛买,而且质量把控方面则有实力做到带来源源不断的老顾客、回头客。 林斌说,如果别的公司想复制小米的这种模式,可能需要3、4年的时间,而且因为小米生态链公司垂直纵深的程度,各自在技术领域的积累,已经实现了产品方面的独特性,友商从无到有再开始,门槛已很高。 不过,即便小米生态链还能提供更多的品类,但也不意味着全会出现在“小米之家”。林斌告诉新浪科技,小米之家的选品逻辑分两方面,一是小米网基础上的优选,那些高频、购买率高的品类方能胜出;此外还有在“米家有品”进行的优选,比如深受欢迎的TS太阳镜等。 实际上,从选品逻辑和方式上,也能看出小米之家在新零售方面的尝试:线上数据作为指导,线下渠道提供反馈。 小米的第二战场 当然,这在当前看来,已然顺理成章逻辑自洽,但如果放在一年前,可能这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方式及结果。 实际上,小米之家的从无到有,似乎也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再创业”。 在2010年小米创立后,互联网思维一度战无不胜,小米也迅速依托手机等产品建起了流量不错的线上渠道“小米网”,并且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依托在线上,以此打消线下高昂的渠道成本。 当是时,小米借此登顶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宝座,且在全球范围内也仅落后苹果和三星。然而2015年开始,随着互联网用户红利消退,线上份额增长放缓,小米模式开始遭遇困难,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小米被华为、OPPO和vivo等掌控线下渠道的厂商反超,排名掉出前五,跌至全球第六。 在高速增长后遇阻,而且还是传统线下渠道造成的竞争劣势,这一定不是小米创业之时便曾预料到的情况。 小米投资人刘芹和雷军好友何小鹏等曾向新浪科技表达过相同的看法,他们说之所以看好小米创业,完全是因为雷军表现出的思考和判断,甚至在创业之前,雷军对于小米前5年可能会遭遇的所有情况,都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 不过关于线下渠道,显然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情况。 于是等到2015年10月,第一家小米之家才由售后意义的店铺转换而来,团队也从原先售后的300人,急剧增长了1000名。小米之家负责副总裁张剑慧还表示,小米之家的团队,几乎是小米内部唯一背负KPI考核的队伍。 小米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也不难窥见,因为挂帅带队的合伙人,正是小米二号人物——总裁林斌。他之前大部分工作可能更为宏观,但2015年10月开始,林斌最多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小米之家的建设上。 而现在,这位小米总裁交出了一份1年100店的答卷,此外还有快速复制的标准,以及低毛利下的盈收模式。 如果说,2010年开始的小米创业,已经通过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一战场取得了成效,那2015年开辟的以线下为核心的第二战线,则正在把小米带出增长困境。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