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买电脑、买手机的时候,肯定是产品价格越贵、配置越高、性能越好,这是因为所有硬件配置的提升都能体现在运行参数和你的主观使用体验上;但是在耳机产品上,这个规律并不一定适用。200块钱的耳机也有声音很好听的,1万块钱的耳机也有声音很难听的,你多花的钱可能并不会体现在你的主观体验上。 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哈曼国际集团声学研究部门总监Sean Olive曾对市面上170款耳机进行了音质测试,结果发现耳机音质的优劣与价格高低基本没有关系;更令人惊讶的是,售价800多元的索尼 MDR7506音质表现与高出其十倍价格的“HiFi耳机”属于同一水准,甚至一些售价高达万元的耳机音质表现却很糟糕。 索尼MDR7506 衡量一款耳机音质优劣的方法有很多,如使用的驱动单元、声学材料、调音等等,每一环都与音质有关。不过,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声学参数对耳机音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总谐波失真 和 频率响应。 什么是总谐波失真: 总谐波失真这个参数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你只需要记住一个结论——总谐波失真越高,掺和的杂音越多、音质越差,反之音质越好! 进一步来说,自然界中的每个声音都有波形,而任意的波形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不同频率的叠加。一首流行歌曲,是各种乐器与人声的叠加,但本质上则是不同频率的叠加,那么如何用这个参数来判断音质的优劣呢? 图不重要,看字 从耳机中发出但声音,若每个音符的频率都与录音现场的频率完全一致,就可以完美还原出声音本来的样子;不过,市面上并不存在这样的耳机。当耳机播放某个频率的声音时,由于谐振现象,会在更高频率产生多余的杂音,被称为总谐波失真——回到前面提到的结论:总谐波失真越高,掺和的杂音越多,音质越差。 其实,只要你不是图便宜去买廉价山寨货,目前市面上主流大牌耳机的总谐波失真通常都比较小,基本能够控制在1%以下,这是人耳难以分辨的。此时,另一个决定耳机音质的重要参数就是——频率响应。 什么是频率响应: 在耳机包装盒上标注的 20Hz~20000Hz 就是频率响应,指的是耳机可以输出的声音频率,而这也正好是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一个频响范围广的耳机通常具有丰富的细节表现,能更好地还原声音的真实细节。说到这里,必须引出下面这款耳机——音特美ER4。 音特美ER4 其实音特美声学实验室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给出了业界公认好耳机,下图是音特美ER4的频谱图,这条不规则的曲线就是最适合人耳聆听的好声音,而ER4至今仍是备受发烧友和录音师青睐的耳机。 其实在我看来,选购耳机避免踩坑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开一切杂牌山寨货,只选主流大牌耳机。你会发现,即使是几百元的入门耳机,选择大品牌也同样有保障。至少可以让你少花一些冤枉钱,少交一些智商税。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款笔者很喜欢的大牌耳机,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7650209)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