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8月26日报道 文/王蒙 今年8月中旬自媒体率先爆料,“就医160”正准备裁员300人,创新事业线已经撤消。来自官方信息证实,“公司计划对组织架构和部分业务团队进行优化,实施末位淘汰制,需要优化的人员占全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着“移动医疗第一股”之称的“就医160”去年12月底才登陆新三板。随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已发展5年的“寻医问药网”又被爆出裁员消息,比例达到50%以上。 这并不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第一次传来坏消息。2015年10月,春雨医生倒闭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其创始人张锐不得不召开媒体发布会辟谣。今年7月18日,来自丁香园内部的邮件证实,CTO冯大辉已离职,其工作由原技术VP范凯接手…… 从2014年互联网医疗元年至今,不少处于一线的创业公司经历着资本热捧到战线收缩的转变,裁员、高管离职表象背后,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从业者,分明感觉到一股凛然萧瑟的寒冬气息。 “医疗这块饼未见得很好吃” “排队两小时,看病五分钟”、“东北女孩怒斥医院票贩子,300元的号报价4500”……近年来,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吐槽屡屡见诸社交网络。不夸张的说,国内几乎每所三甲医院的挂号窗口前都是人满为患的状况。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尽管数量占到医疗机构总数的93.6%,但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人次仅占比56.4%。而占医院总数7%的三级医院,却吸纳了全国45%的诊疗人次和38.9%的入院人次。病患与医生资源之间的极度不匹配,直接导致了看病难问题的产生。 2012年起政府陆续推出医疗改革相关政策,2014年开放医药电商平台贩售处方药,中国医药厂商开始大规模进军电商领域。政策支持、资本热捧与“互联网+”的春风吹拂,诞生了一大批围绕着患者、医生、医院展开的创业项目。 然而进入到2015年下半年,一些拿到A轮甚至B轮的创业者在经历跑马圈地战后,逐渐发现,受平台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问题的影响,平台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 看中医CEO罗峰在“2016NETmed‘互联网+医’健康创新论坛”上称,“看起来医疗这一块投钱少一点,回响大一点,老百姓的幸福感强一点,(因此)出现了这么一个风口。实际的情况是,外边非常热,屋里很冷,未见得医疗这块饼非常好吃。” 除了在资本市场遇冷外,互联网医疗行业创业者还面临身份认同的考验。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7月28日转载《中国医药报》文章称,已分别通知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食药监局,要求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文中显示,涉及的3家电商平台分别为95095平台(即天猫医药馆)、1号店与八百方。 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叫停后,原本依靠天猫医药馆、京东商城等电商巨头导入巨大流量的医药电商迅速将业务重心转移,拓展线下药店。 试水O2O,拓展线下业务是否可行尚不清楚,但这似乎是目前来看,他们想要活下去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