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分子公众号 撰文 | 祝叶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 责编 | 李 娟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困,貌似充斥在现代人生活的每一天,睡少了困,睡多困,不睡更困,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睡了假觉,一大波特“困”生涌现出来,睡眠问题逐渐上升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7年3月21日是第17个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远离慢病”是此次睡眠日主题。睡眠不足会加大多种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心血管病、抑郁症、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肥胖和癌症等都可能由长期睡眠不足而引发(图1)。《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显示,中国有近1/3的人存在严重睡眠不足的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也指出,中国青年人的睡眠状况更引人堪忧,在受访的6万人中(调查范围涵盖10岁~45岁人群):整体看来,76%表示入睡困难,24%表示整体睡眠状况不错,而在这24%自认为睡眠还可以的受访者中,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受访者仅有11%;而睡醒后精神饱满的调查者仅占5.6%,感觉睡了假觉的则高达91%。 不规律的作息会成为隐藏在人体的“定时炸弹”,而睡个好觉已然成为年轻人的奢望。但人类究竟需要多少睡眠?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个体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或许因人而异。 01 睡眠定律是否靠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从古至今从未改变。但“息”的时长是多少,有无规律可循?近年来,关于人类每天究竟需要多少睡眠的“金科玉律”层出不穷。 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显然不同。你永远不可能要求一个成年人拥有新生儿的睡眠时长。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睡眠时长有所不同,而对于同一年龄段人群,每日所需的睡眠时长也并不完全相同。有人一天睡8个小时仍感觉睡不醒,但有人每天睡6个小时,就可以活力一整天。 200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Daniel F。 Kripke开展了一项110万人参与、历时6年的癌症研究项目,据统计数据表明,人类每天的睡眠时长以6.5~7.4小时为宜,睡眠时长在这一范畴的参与者的死亡率最低,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数值范畴,死亡率都有所增加,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1]。2007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系的Jane Ferrie对10308名英国政府职员(年龄介于35~55岁之间)长达17年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7小时睡眠机制[2]。2014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菲尼克斯分校护理及医疗创新学院教授Shawn Youngstedt再次提出7小时睡眠机制,他认为,7小时睡眠是最好的,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睡眠是有害的,但低于6小时的睡眠也是有害的[3]。 究竟人类每天的睡眠时长是固定不变还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有所变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神经科学家Jerome Siegel的一项研究揭开了这一谜题。2015年,Siegel在《Current Biology》发文称,生活在非洲和南美的狩猎采集族群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6.9~8.5小时,且白天几乎不会小憩,他们并不比生活在现代化国家的人群睡得更多。他们同时调查了居住在玻利维亚、坦桑尼亚和南非偏远地区的族群,结果发现,这些种群的睡眠习惯和睡眠时长极其相似。在这一研究中,Siegel也通过研究南美和非洲前工业化社会中族群的睡眠机制,从侧面推翻了“人类的祖先比我们睡眠时间要长”的民间说法。文章同时也反驳了每天8小时睡眠机制:即除了那些需要增加睡眠来促进大脑生长的青少年外,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未必要达到8小时[4]。 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似乎都倾向于7小时睡眠机制,它的提出,对8小时睡眠机制和4~5小时睡眠机制提出了挑战,这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2017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NSF)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提出了新的睡眠建议[5](图2): 新生儿(0~3个月)睡眠时间由12~18 h/d更新为14~17 h/d; 婴儿(4~11个月)睡眠时间由14~15 h/d更新为12~15 h/d; 幼儿(1~2岁)睡眠时间由12~14 h/d更新为11~14 h/d; 学龄前儿童(3~5岁)睡眠时间由11~13 h/d更新为10~13 h/d; 学龄儿童(6~13岁)睡眠时间由10~11 h/d更新为9~11 h/d; 青少年(14~17岁)睡眠时间由8.5~9.5 h/d更新为8~10 h/d; 年轻人(18~25岁)睡眠时间为7~9 h/d(新的年龄分层); 成年人(26~64岁)睡眠时间维持不变,7~9 h/d; 老年人(65岁以上)睡眠时间为7~8 h/d(新的年龄分层)。 不过,事无绝对,任何一种金科玉律都无法涵盖所有人群,有部分人的睡眠时长确实低于各方给出的参考值,据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和达芬奇每天均只睡4小时,也有人宣称自己每天只睡6小时,就可精神饱满一整天。所以睡眠时长因人而异,而“异”从何来,正是目前科学家研究的焦点。 02 谁在掌控睡眠机制“开关” 睡觉是动物的普遍特征,大样品的统计数据主要是基于参与者的表观反应来推出“睡眠X小时,精神一整天”的结论。但究竟是谁在操控动物的睡眠,现在还存在许多未知。科学家们希望能够从分子层面找出掌控睡眠机制的“开关”,揭开睡眠机制之谜。 科学家们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受两套机制的调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