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1保留了右键快捷菜单,功能也和Win10下大同小异。不过和Win10那里的“打酱油”不同,由于Win11不再提供任务栏右键,因此这个临时菜单的地位也随之大幅提升。其中最常用一项功能,应该就是Task Manager(任务管理器)了! 2) 系统UI 在Windows 11中充斥了大量的圆角元素,无论是开始菜单、提示器、窗口、上下文菜单,甚至很多第三方软件的标准窗口,都能看到圆角的存在。
与圆角元素相对应的,是全新的阴影效果。如果我们将一个窗口移动到另一个窗口上,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到这一变化。与Win10那种淡淡的阴影不同,Win11在阴影设计明显借鉴了MacOS的思路,阴影更大且立体感更强。
此外Win11也同步更新了窗口动画,与之前开发版看到的不同,Win11里的动效已经不再突兀,而且流畅度也基本达到了日常使用标准。 除了窗口动效外,图标也被赋予了全新设计。比如当我们在最大化或最小化窗口时,图标也会随之产生跳动效果,实际效果和MacOS很像。 Win11窗口动效 3)小工具 “小工具”是Win11里的一个全新组件,类似于现版中的“天气与资讯”。和“天气与资讯”一样,小工具也是基于网络数据,为用户提供天气、股票、体育、新闻等信息服务。 不过与“天气与资讯”不同,Win11里的小工具采用的是固定面板,点击后会遮挡住大半个桌面空间,且是使用率更高的左半部分,这样的结果显然有些令人费解。目前小工具还不支持面板大小及位置调整,或许后期会有调整吧!
4)文件管理器 传说中的UWP版文件管理器并没有在这一版中出现,因此尽管使用了全新图标,且界面也针对触屏用户专门进行了拉大,但除此之外,整个文件管理器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惊喜。 由于使用的还是传统架构,这一版文件管理器依旧不能很好地支持黑暗模式,暗色环境下仍然显得十分刺眼。至于传说中的多标签,自然也就更没什么期待了。
Win11系统体验:分屏、通知中心等 5)窗口分屏 Win11对窗口分屏做了进一步加强,当我们将鼠标悬停到最大化按钮时,可以激活一个快速分屏面板。通过它,可以实现窗口在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位置上的快速摆放。而且Win11还专门对“带鱼屏”进行了支持,如果发现你的屏幕属于“超宽”尺寸,就会在原有四分屏基础上,增加“左/中/右”、“左主/右辅”、“左辅/右主”三种特殊布局,以方便超宽屏幕用户的日常使用。
新增对“带鱼屏”支持 6)通知中心 通知中心并没有采用Win10X的分体化设计,而是在之前Win10基础上做了一些小幅完善。因此很多出现在Win10里的问题,其实在Win11中依旧存在。 尽管微软已经对下方按钮进行了加高,以期更适合于触屏用户使用,但个人认为这仅仅是微软的权益之计。毕竟和现版相比,Win10X中的分体化通知中心,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7)虚拟桌面 虚拟桌面切换栏被改到了屏幕底部,色彩也要比之前更醒目一些,这些变化显然更加讨好触屏版用户。在功能细节上,微软取消了之前的时间线(Time Line)功能,预览图仅保留了当前已打开窗口。新增加的独立壁纸和桌面移动功能算是两个亮点,但依旧无法像MacOS那样将窗口直接拖至不同的“桌面”。
8)软键盘 Win11的软键盘相比现版有了很大调整,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引入了Win10X的“副屏幕”概念。副屏幕是Win10X的一项全新产物,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环境自动变换显示内容。在Win11中,副屏幕可以切换为最近使用、表情符号、颜文字、符号、剪贴板几大模块,同时还增加了手写及语音录入两项功能。
Win11内置了多组键盘布局,可以通过按钮加以切换。其中“默认”就是我们上图看到的那个,除了键位更简洁以外,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快速完成符号录入。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即Win11键盘可以跟随屏幕尺寸智能调整,当屏幕尺寸较小时,键盘会直接固定在屏幕底部。而当屏幕尺寸较大时,则会智能切换到“浮动”状态,以方便用户拖拽使用,同时也避免了遮挡过多的桌面空间。
Win11系统体验:其他和总结回 9)其他 除了上面这些大的调整外,Windows 11在其他方面的变化则乏善可陈。绝大多数地方,依旧在沿用之前Win10的设计与组件。这其中就包括设置、锁屏、天气、日历、邮件、商店、任务管理器等等。此外还有一个小细节是,Win11恢复了之前被弃用多年的开机音乐,音乐主题也全部换成了新版,悦耳动听。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组截图快速预览一下。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目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仅仅是一套“拉皮版”Win10。尽管微软已经答应在UI层面开始进行整合,但这样的结果,显然与“下一代Windows”的表述存在着不小差距。 此前一直被大家寄予厚望的UWP版资源管理器、多标签、自动日夜模式、分体式通知中心等,统统没有出现在这个版本中。而传说中的多端同步、无缝文件传输,更是遥遥无期……
原本以为Win11就这样炫酷地“结束”了,可昨日凌晨微软的官方推特,却发出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This is just the Start. Tune in on June 24th at 11 am ET to see what’s next.”(这只是个开始,等到6月24日11点,看看还会有什么出现!)。难道还有什么大招在憋?没几天了,等等看吧。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