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出海真相:背负微信支付宝的占局任务
二、斗法新加坡——尴尬遇冷 或许正因为如此,ofo才“忘记”了它去年制定的出海先行选择硅谷、伦敦的计划,把出海首站选在了新加坡。摩拜也将新加坡作为第一步——无论是在公共交通使用率,还是文化背景上,新加坡都与国内更加相似。并且此时新加坡正在推广自行车,还规划建设一条“自行车高速车道”。 今年2月14日,ofo先行一步,在新加坡正式开始运营,首批投放1000辆单车。这个投放规模,相较于去年提到的1万辆先期投放目标,差距有点大。好在新加坡政府比旧金山政府来得温和一点,没有威胁说要罚款。 但ofo马上迎来了媒体的质疑。ofo无桩模式的随意乱停,让讲求秩序的新加坡人感到不满,没有GPS带来的找车难问题也遭到吐槽(后在5月24日推出新款带有GPS车型予以解决)。一个月后,摩拜姗姗来迟。拥有智能锁让其在找车体验上略胜于ofo,但GPS信号漂移问题随即出现。随意停放破坏公共道路秩序的问题,摩拜也并未解决。 另一个坏消息则是,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在新加坡遭遇了地头蛇——ofo在新加坡投放之前,新加坡本地的无桩共享单车obike开始运营。后者被认为在新加坡市场更有“本地化”优势,在当地用户使用习惯、语言、产品运营上具有优势。 说这些有点虚,实实在在的数据是,obike一上来,就投放了一万辆共享单车。有意思的是,obike的创始人王振达在创办obike之前是淡马锡的副总监,而淡马锡是摩拜的重要投资方之一。 此外,在以素质高著称的新加坡,共享单车仍遇到了被破坏的状况。 不过这些都不是关键。上述问题共享单车们在国内都遭遇过,但照样是飞速发展。而在新加坡,虽然民众不像美国人那样几乎人人开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选择共享单车——新加坡交通站点设置完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少出现。 即使有这个问题,由于新加坡炎热潮湿的天气,也没有多少人愿意选择骑自行车“受虐”,转而选择省力的摩托。也是这个原因,使得新加坡这个基础设施完善的国度,没有为自行车设定专用停放点。 种种原因,让摩拜、ofo两家动辄就在一个城市投放数十万辆单车的巨头,在新加坡的动作显得“吝啬”——ofo透露的投放总量未超过1万辆,而摩拜方面则没有公布。有媒体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新加坡,共享单车和骑共享单车的人,都很少。 不过相对于咄咄逼人的旧金山议会,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对共享单车们的态度显得稍微友好一些,在“容忍”了共享单车肆意停放三个月后,LTA才对乱停的单车进行收缴。 三、布局英国——终受认可 在完成对新加坡的“占坑”过后,ofo与摩拜把目光转向了骑行氛围不错的英国,这里许多民众都选择骑车通勤,英国现任外交大臣鲍里斯还是伦敦市长时,就以骑单车上班闻名。 ofo再次捷足先登,于3月中旬先行宣布在剑桥投放500辆单车试运营。有了在新加坡运营的经验,ofo的英国团队提前做了更多考虑,包括根据欧美用户的身高、体型改良车型,开发高度本地化的APP等,为车辆装上车灯等(英国要求夜间骑行自行车必须开车灯)。 但ofo未能掀起太大反响,倒是3个月之后,摩拜宣布进驻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两座城市,投放一千辆单车,引发了英国人热议。事实证明,选对一个有骑行基础的市场有多么重要——不少英国人乃至政府官方人士对共享单车的到来表示欢迎。 有意思的是,摩拜与ofo在英国较劲时,在新加坡的竞争对手obike也杀了进来,选择了前两者尚未进行投放的伦敦投了400辆车。几天之后,obike就收到了伦敦议会的通知,因为其车辆阻塞交通,要求悉数撤回——看起来,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先斩后奏这一招,新加坡人也学去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