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智东西 8月1日,共享单车两大龙头摩拜、ofo分别宣布进驻英国伦敦,泰国曼谷,在声量上互不相让,针尖对麦芒,开启新一轮共享单车出海竞赛。 国内的市场红利占得一分便少一分,今日的杭州、南昌都相继叫停了单车投放。海外市场,自然而然成了共享单车们下一个瞄向的目标。摩拜与ofo去年年中相继提出出海战略,战斗号角吹响,吃瓜群众们以为又一场发生在国外的投放大战开打。 共享单车们为何急于出海,原因无非这三点: 1、国内市场开发殆尽,摩拜ofo仍未分出胜负。 2、扩宽海外市场来增加自己全球市场份额,从而打击对手。 3、壮大声势,进一步赢得资本支持。 另外很重要一点,出海占领全球市场,既能呈现一个“全球化”企业的姿态,也是一个极好的PR,毕竟两个共享单车领头的玩家背后都已经站了一队全球资本玩家。 一年时间已过,双方各自在海外圈地,而身居市场二线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已试水海外。然而细看各方成果则会发现,共享单车们的海外故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一、首站旧金山——出师未捷 尽管出海的口号是摩拜、ofo两家头部玩家率先喊出,ofo也称去年12月就已将首批单车运至新加坡进行准备,但真正抢了出海实际运营头名的,是一直将自己作为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 今年1月,小蓝单车率先在美国大旧金山地区投放共享单车,并开展运营。此时的旧金山看上去是共享单车的一片蓝海:没有国内巨头压倒性的投放,没有强大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有的是对新科技具有强亲和力的300万名硅谷精英。发达的移动互联网,高收入高学历的目标人群,这无疑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小蓝单车迅速拉起一支小团队,复刻在国内的运营模式,准备开始在旧金山地区进行投放。但是行业的头部玩家没有先来圈地,反倒让老三抢先机,不是没有原因的。 1月16日,旧金山交通局向小蓝单车CEO李刚发出公开信,要求其取得各种许可后再行投放,并一再强调要保护“公共路权”——意思很明白,国内那种随处停的模式在这里行不通。 随后旧金山议会议员佩斯钦直接把态度挑明了:你敢乱停,我就敢罚,没有法律支持也要通过一项法案来罚,一次就罚2500美元。 在国内野蛮生长惯了,想投放就投放的小蓝单车显然是头一次面对这种大阵仗,随后开了个发布会“认怂”,表示将遵守旧金山法律,不再采用随取随停的模式。然后小蓝单车租了15个私人停车点,投放了约200辆车——相当于直接变回了有桩形式。 但事情还没完。旧金山市政府还要求小蓝单车在3月10日前为这些停车点办好租赁服务的经营许可。但在最后期限之前,小蓝单车的美国运营团队并没有搞定执照。于是紧接着在3月14日,旧金山议会就通过了最先“开怼”小蓝单车的佩斯钦议员起草的法案。 该法案要求,共享单车公司要在旧金山开展业务,必须从市政府获得执照,并且随意乱停的共享单车会被罚款。 这么一番折腾过后,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发展获得的那些有利条件在旧金山完全不成立了,反倒成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照对象。小蓝单车的出海成果,也仅有旧金山一地。 其实除了政府的强监管,共享单车企业在美国还面临更加现实的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拥有约2辆车。这意味着国内人们出行时使用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大多数美国人是不成立的。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