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随着2价和4价宫颈癌疫苗在国内陆续获批,宫颈癌疫苗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鉴于不同“价”的宫颈癌疫苗可预防病毒亚型数量不同,被视为“豪华保护效力”的9价宫颈癌疫苗成为不少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然而9价宫颈癌疫苗在国内尚未获批,去香港(澳门)接种需要跑三趟。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平台推出“一次搞定9价宫颈癌疫苗”的接种广告: 消费者到香港(澳门)接种第一针,同时带回第二、三针在家里冰箱保存,通过平台预约护士上门接种。自行带回疫苗上门接种是否安全?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个部门及业内人士,均表示这违背疫苗流通条例,不鼓励该行为。但也有疫苗专家认为可行。 该平台表示,如果公众质疑其安全性,将考虑停止这项服务。 现象 宫颈癌疫苗热 催生“一次搞定9价疫苗” 7月31日,宫颈癌疫苗首次在国内上市供货。但对于部分一直以来关注该疫苗的女性而言,这个消息有些“美中不足”,因为上市的是“低配版”2价宫颈癌疫苗,且仅适合9至25岁女性接种。5月下旬,4价宫颈癌疫苗也正式获批,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在国内上市,可供20至45岁女性接种。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满足公众对于宫颈癌疫苗的期待和需求,9价宫颈癌疫苗仍是很多人认为的“最佳接种选择”。根据可预防HPV病毒亚型种类的不同,目前市面上有三种宫颈癌疫苗,分别是2价、4价和9价,“价”数即可预防病毒亚型数量。在各类可引发宫颈癌的HPV病毒中,6型和18型HPV病毒是高危病毒,全球约70%的宫颈癌都是由这两类病毒引起的,上述三种疫苗均可预防这两类高危病毒。在此基础上,4价疫苗增加了低危的6型和11型病毒,可预防4种HPV病毒亚型。9价则可预防9种HPV病毒亚型,但9价疫苗在国内尚未获批。 此前,由于国内没有宫颈癌疫苗的接种,不少女性选择到香港接种,甚至出现了“赴港接种宫颈癌疫苗”旅行团。按照接种程序,9价宫颈癌疫苗半年内需接种三针,接种者在半年内需定期赴港三次。随着2价和4价宫颈癌疫苗的获批,尤其是8月以来各地开始供应2价宫颈癌疫苗,半年跑三趟香港来接种宫颈癌疫苗似乎显得“不那么划算”。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再次催生出新的“疫苗接种业务”。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名为“医护到家”的App发布了一项新业务,称与“春雨国际”联合,可以“一次搞定9价HPV疫苗”。根据介绍,消费者到香港(澳门)接种第一针9价HPV疫苗,第二、三针可以带回家里,由“医护到家”的护士上门为其接种。 调查 疫苗由消费者自行购买运输储存 根据广告介绍,“一次搞定9价HPV”的服务流程包含四步:1。联系客服,初步咨询;2。签署合同支付费用,远程会诊;3。首诊赴港(澳)接种,其余两针放入冰盒自行带回;4。预约专业护士,上门接种剩下两针疫苗。 “医护到家”平台上只有文字介绍和咨询电话,没有合同、签约及支付等链接。8月21日下午,北青报记者拨通了咨询电话,电话中“医护到家”的工作人员说,如果要签约可以通过邮寄合同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当面签。 8月22日下午5点半,北青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来到了位于望京地区的“医护到家”办公地,两名工作人员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相关流程:签订合同后,“医护到家”为消费者预约香港(澳门)的接种诊所,到香港(澳门)有人带着前去接种。接种完第一针后,第二、三针消费者自己带回。 “我们会提供72小时冰盒,保证这个过程中的冷链。”工作人员说。北青报记者提出要看一看疫苗的保管情况,工作人员说目前疫苗都是由消费者自己保管,公司没有冰盒样品,只有照片。照片显示,冰盒外观类似一个手提药箱,里面放置有几个冰袋。 工作人员说:“我们也会建议消费者在离港(澳)当天再去打针并取走第二、三针疫苗。这个冰盒可以用72小时,这样如果遇上飞机延误之类的情况也不必担心。到家之后放在冰箱里,2℃至8℃保存就可以。” 同时,工作人员强调,香港(澳门)接种诊所的医生会出具相应的处方,证明药物为个人所用,便于过海关。 预约护士上门在家中接种 宫颈癌疫苗带回北京后如何接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到接种时间后可以预约护士上门接种。按照“医护到家”的说法,该平台上的护士多数来自三甲医院,是专业护士。“如果不放心,可以要求护士带着相应资质的复印件去,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护士是否是经过“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工作人员对此没有明确说明:“对于专业护士来说,接种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没有针对“不良反应”应对举措 对于疫苗接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医护到家”平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有不良反应,第一针就能看出来,第一针没有不良反应的话,第二、三针也不会有,所以我们建议消费者第一针在香港接种。” 但是,北青报记者从疫苗接种专业人士处了解到,所谓的“第一针没有不良反应,第二、三针也不会有”的说法并不科学。疫苗的不良反应不仅仅只出现在第一针,更多的时候是出现在接种第二、三针的时候。 对此,“医护到家”平台负责人则一再强调,疫苗很安全,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果真的出现了不良反应,我们的护士都是专业的,会采取急救措施,我们也会及时联系急救部门,目前能做的就是这些。” 争议 擅自接种疫苗 安全性存争议 “山东疫苗案”之后,国务院于2016年4月新修订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疫苗的采购、流通、接种及异常反应处理等各个环节做出了更加明确的操作规定。例如“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应当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在异常反应处理方面,《条例》也有明确的说明:“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