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秋分”。“秋分气初爽,灯火新照夜。”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各地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日渐昼短夜长。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入秋进程图来看,截至9月22日,我国秋季版图涵盖了西北大部、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西南大部等地,其中青藏高原、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一带甚至已入冬。大城市中,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兰州、银川、太原、西安等地已经入秋。 专家表示,今年副热带高压较强,国庆前夕,秋老虎仍然“盘踞”江南、华南一带,常年应该在秋分期间完成夏秋转换的长江流域,入秋进程或将偏晚。 不同于往年的秋高气爽,今年秋分节气期间华北、黄淮等地雨水明显偏多。预计9月23日至26日,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 27日至29日,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汉等地还将有一次降雨过程。两次降水过程叠加,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及四川盆地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秋分节气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需警惕“秋老虎”。尤其是国庆前夕,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江南、华南部分地区会出现常年同期(9月下旬)罕见持续性高温炎热天气。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秋冻”也要讲究科学。在刚进入秋季的地区,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逐渐增加衣物,不要急于换上过厚的衣服,同时注意锻炼,适当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耐寒能力,增强免疫力。 但是,抵抗力较差的老人和小孩,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不太适合“秋冻”,一定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加被;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秋冻”尺度、顺应天地之气,科学御寒。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