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升级浪潮愈演愈烈,在彩电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之下,高端电视产品反倒迎来市场新高点。采用OLED显示技术的索尼BRAVIA A1(下文简称A1)和采用量子点QLED技术的三星Q8C作为当前高端领域的两款标志性产品,也分别诠释了不同显示技术阵营的真正实力。那么代表未来显示技术的OLED与以液晶为本质的QLED电视,究竟孰强孰弱?本文即将从多个维度对两款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对比,一一解答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快速了解此次对比的两款产品及相关技术: 索尼BRAVIA A1(65寸) 当索尼用Z9D铸就液晶电视领域王者地位后,在今年CES上,索尼首款4K HDR OLED电视BRAVIA A1的发布则是向OLED阵营发起了新挑战。采用了业内最前沿的OLED屏幕,再加上4K HDR图像处理芯片X1进阶版以及独家银幕声场等黑科技的强力加持。从2007年索尼发布全球首款OLED电视至今,十年磨一剑,OLED电视BRAVIA A1无疑是索尼为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所交出的满意答卷。 索尼A1 三星Q8C(65寸) 同样源于CES上发布的年度旗舰,三星Q8C量子点电视则是向消费者推出其主打极简设计以及量子点高画质的老牌特性。作为每年仍“顽固”咬住量子点不放的三星,此次的新品,官方也打出了标称可呈现高达1500-2000nits峰值亮度,且是全球首台能够还原100%显色的电视产品。而在量子点技术光辉下Q8C也拥有着4K分辨率和三星一贯坚持的4200R曲率屏幕,相比上一代三星液晶电视色彩飞升明显。 三星Q8C 显示技术对比 首先从两种显示技术的本质说起,三星Q8C采用的量子点技术实际上只是液晶的“变种”而已,其本质上仍为液晶电视。近年来通过小于100nm以下的无机物纳米材料激发后发光的原理,量子点技术替换了传统的白色LED背光+液晶粒子,形成了目前主流的蓝色LED背光+红绿量子点薄膜的“半成品”解决方案。从显示结构看几乎与传统液晶面板一样,但使用了更为纯净的红绿色量子点,因此从色域图标准看,在红色绿色方面略占优势。当然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黑色不纯、漏光、曲面工艺成本高等在此阶段的量子点技术上均没有明显改善。 尤其在屏幕的曲面特性方面,业内一直在液晶技术屏幕的曲面效果和成本考量上存在诸多争论。曲面屏确实更有噱头,受限于产品定价、价格战等客观因素,此类“硬屏”产品在曲面工艺上的过多花费势必会影响到真正能够改善画面品质相关硬件和技术的应用(如更好的处理芯片、更佳的色彩技术),这也是大量厂商对曲面屏采取保守态度的根本原因,三星在此方面可以说是较为大胆。 量子点结构实际上与传统液晶面板相同,仅替换了背光和发光部件 三星Q8C铭牌“暴露”了其液晶结构的本质 而在索尼BRAVIA A1为代表的OLED技术上,OLED在面板结构上明显优于目前电视市场的其它显示技术,在面临传统液晶面板遭遇的各类问题上,索尼BRAVIA A1的OLED面板的结构能够通过完全关闭区域中的OLED光源达到真正的纯黑效果,在对比度、暗部细节表现等方面都具有革命性的先天优势,也更有资格代表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 当然对于我们上述提到的曲面屏幕应用问题,虽然索尼BRAVIA A1并没有采用曲面设计,但实际上OLED的柔性特质,使其成为目前市面上最适合做曲面屏的显示技术,且在成本上几乎不会存在更多花费,当然对于曲面屏幕的选择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厂商对于消费者关注点的响应。 OLED发光原理 索尼BRAVIA A1采用的OLED拥有纯黑、柔性材质、厚度薄、对比度高等特点 性能实测-实际显示效果对比: 色域是衡量电视机画质优劣的技术指标之一,理论上色域越高即代表其所能呈现的色彩越丰富。小编用校色仪Spider elite 5,对这两款旗舰产品进行了测试(由于是民用级的仪器,测试可能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