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作品,无论是大画还是小画,都是从一条线开始的。当我看每张画时,即使过了很长时间,我也准确地知道是从哪里开始的。”这些几天前近慧关于这个展览写的文字,再加上“动笔前一切都已经在心里”的表述让我特别有所感悟。这些话让我想到在中国绘画传统中的起笔,在纸上或绢上从无、或更应该说从“空白”中诞生出(黑白)二元对立,由此衍生出“万物”。中国画中出现的是概括提炼的线条,自然界原本没有概括被画对象的根本面貌,这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可以说表现的是“实质”。 几年来,近慧的画作在自觉地完成一个减法过程,一个对思维和视觉的清理,力求在内心沉默,平息那种使她从不感觉满足的创作激情、那种一气呵成的发泄。近慧很从容镇静,喜欢长时间地坐着喝茶,默不作声地以缓慢、重复和得体的动作来帮助思考。这些年我听说那种沉默是不安全感或经历过无言痛苦的症状,转变成一种更加平和的心境,一种对自我和人格及行为的认知。近慧说按照佛教的教诲“曾经努力使内心空灵”,因此她意识到摆脱“那些形式和色彩”的必要性并且寻求一种“直接简单”的表达方式。从此开始用一支笔和一种色——即黑色,来尝试一种纯粹表现的可能性。她开始更加关注笔下出来的线条,沉浸其中,任由手在一张白纸上游走。先是在那些笔画中、然后是在笔画组成的形象中她看到了自我,她也自知是那种绘画方式让她愉悦。她立意尽可能地快乐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绘画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创作过程,没错,但是很痛苦、累人和艰涩,在近慧这里,一切都平静地进行,一旦第一笔落下,工作就是在画布上一条一条地画线,从容不迫和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步。如果最终的结果与脑海中的形象不太一样,那是因为与此同时其他事物明朗了,因此更接近艺术家想表现的核心,更接近她的内心世界。意图是深入骨髓,剥离表面的阻碍来揭示被画对象的本质。 近慧谈到在绘画中的“节制”,它有别于纯粹的技术控制。女画家表达了对自己情感的“节制”,慢慢地仔细地画一条线,然后一条接一条地往下画。通过本身抽象的线条描绘她的感情世界,使之展现出来。她把线条看作是一条她称之为自己深刻的悲观主义的“出路”,她以一种对症下药的方式通过表达来战胜悲观,其优点是直接简单,不允许修改,因而是最终的。 近慧摆脱了各种叙述的企图,完全抽象地描绘极端形象化的主题。她不关心形似、技巧、形式和外表,这些只是她使用的工具,通过实线和虚线的绘画, 来掏空那些约束她的激情,她不愿意再是情感的奴隶,而是越来越远离情感的观察者。 而你又是否能如此坦率地直面内心的喜乐荒芜呢?画展《相物》在11月11日起直到明年1月30日都将在成美空间静谧地等待每一位的到来,当你真切地在现场感受到近慧的作品时,希望你也能收获自己内心的镜像。 张近慧Zhang Jinhui 出生于开封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