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鹏
对于孩子而言,哪些教育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为什么越是那些有真知灼见的人,就越会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小孩子一定要走向艺术,成年后才会有大情怀、大审美、大诗意、大浪漫。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必不可少。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儿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开发儿童的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色彩、声音、韵律等。在艺术教育领域,语言艺术教育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陪伴孩子们的一生。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朗诵、播音主持、戏剧小品、演讲、辩论等艺术形式。适当培养孩子学习语言艺术能够提高孩子自身的修养,进而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品质,决定其一生的发展。
中国著名艺术教育界资深专家邵轶美,拥有近二十年的丰富经验,她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不仅让人学会创造,也能够让人学会合作和交往。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一系列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信号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于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儿童语言艺术教育领域,掌握基于发音技巧的语言艺术表演技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面对儿童发音不准确、语音语调单一、声音控制不佳及理论实践脱离等问题,邵轶美提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儿童语言艺术表演技法。该技法围绕发音技巧、语音语调、声音控制与实践应用四大支柱构建,力求全方位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艺术。
通过细致入微的发音训练、灵活多变的语音语调指导、专业的声音控制技巧传授,以及大量结合实际表演的练习,邵轶美研究的这套技法不仅矫正了孩子们的基础发音问题,还激发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创造力与情感传递能力,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自信,学会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这一技法,使他们不仅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得体、自信地沟通交流。这一创新教学法,无疑为儿童语言艺术教育领域带来了革新,为孩子们的语言艺术之旅开拓了一条更为坚实宽广的道路。
邵轶美谈到,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未来导向的人才,这意味着儿童语言艺术教育不仅要巩固学生的母语根基,更要开启他们的国际视野。她提倡通过设立国际交流项目、多语言艺术节和在线跨国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浸润于多元文化的海洋中,从而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全球思维模式。在她的倡导下,语言艺术课堂成为了文化多样性展示的窗口,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了尊重与理解,为成为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邵轶美还敏锐地把握住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脉搏,将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引入多项前沿科学技术,为儿童创造了更加互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与信息技术素养。
在业界专家看来,作为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先锋,邵轶美不仅以其卓越的教学实践成果赢得了广泛认可,更以其深邃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引领着儿童语言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她深刻理解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当下,儿童语言艺术教育必须跨越传统界限,融合现代科技与多元文化,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世界的桥梁。
总之,邵轶美在儿童语言艺术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文化,从个体到社会,她都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孩子们打造了一条既深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语言艺术教育之路。她的工作,不仅是对儿童艺术审美的培养,更是对一代代国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