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科学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健康意识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奶业格局不断变革重塑,但始终焕发着蓬勃活力。当前,奶业再次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如何破局再次腾飞?在中国奶协第十五届奶业大会上,行业龙头伊利集团的作答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奶业要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数据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加快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稳行业,促发展。”
此前,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就曾表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持续推动全产业链的数智融合和绿色发展,加快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而在此次大会上,伊利也发布了产业链上游“四链融合”成果,通过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数智养殖、激活人才引擎等,多措并举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产业链上游发展。
潘刚曾提出,“不创新、无未来”,带领伊利坚定创新驱动发展,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攻关,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深加工能力,为加快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从田间地头到牧场车间,伊利不断开展优质饲草种植研究攻关,总结出十大项百余个青贮制作技术关键点,这些宝贵经验在此次“四链融合”成果发布会上与全行业共享,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智化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中国奶业要将数智化升级贯穿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过数据链将全产业链高效联通。伊利作为行业的先行者,率先实现了全产业链数智化布局。在上游,伊利打造了智慧牧场,并在此次大会上对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进行功能升级,帮助牧场业务数据化、数据集成化、分析智慧化,实现业务异常自动识别、数据价值深度挖掘、管理方案精准输出。在中游,伊利全国工厂均已完成智能化改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而在终端市场,通过搭建端到端的大数据智能洞察平台,伊利能够精准捕捉全球消费新趋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伊利对于“人才链”建设的远见卓识与持续投入,在业界也尤为令人瞩目。早在2010年,伊利就成立了“奶牛科学研究院”。经过十多年行业人才赋能提升体系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伊利围绕牧场运营、奶牛营养、奶牛繁育、兽医保健和原奶品质五大领域;搭建了“伊牛伊视界”养殖技术共享平台、“伊课堂”在线直播平台、“伊起赢”牧场学院三大赋能平台;开展了“牛二代训练营”“牧业精英国际训练营”“养殖技术专训班”三大赋能项目,构建了立体化行业人才赋能新模式,以实际行动为奶业振兴积蓄“人才力量”。
“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在潘刚所提出的“全面价值领先”目标下,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奶业,正加速推动“四链融合”,加快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实现新跃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