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福音将至!同性繁殖即将到来?10年内或可实现

2018-03-19 11:45:20

  来源:利维坦公众号

  利维坦按:如果真按文章所说——人类的同性繁殖可能在10年内实现,可想而知这将成为多少人的福音。届时人类将突破男女合作孕育下一代的生理条件,使得同性恋人群不再需要依靠关系之外的异性捐赠生殖细胞,而能够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创造生命。

  动物界并非没有类似的实例。越南有一种名叫“Leiolepis ngovantrii”的蜥蜴,这一物种只有雌性。在交配过程中,其中一只蜥蜴会扮演起雄性的角色,使得另一只蜥蜴依靠自身细胞繁育下一代。然而,这种生殖方式意味着下一代的遗传物质只能来自单一的母体——如果人类同样具备这一能力,则很难说清这是生殖还是“克隆”,抑或是延长生命的一条通路。

  文/Rachel Lehmann-Haupt

  译/Stultus Verus

  校对/小赵

  原文/medium.com/neodotlife/same-sex-reproduction-artificial-gametes-2739206aa4c0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Stultus Verus在利维坦发布

图片右侧是一个iPS细胞的群落,每一个这样的群落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演变成为一个精细胞或卵细胞。科学家们正在探寻这种演化的机制。(图片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广泛干细胞研究所提供)

  勒娜特·莫雷拉(Renata Moreira)一岁的女儿刚刚学会说话。这位小姑娘叫莫雷拉“妈咪”,叫她的另一个母亲“妈妈”,这位母亲是莫雷拉的前妻罗丽。至于那位捐献精子帮助小女孩来到这个世界的男性,被她叫做“Duncle”,这是捐献者叔叔(Donator Uncle)的简称。两位母亲的精子捐献者是勒娜特的弟弟。

  “说实话,我从来没考虑过要孩子,因为我不知道有谁这样做过,”莫雷拉开始讲述她女儿的故事。2013年,她在纽约的一家酒吧与罗丽相遇,那时同性恋婚姻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保护LGBTQ家庭权益的法律被颁布,她们和许多朋友都有了组建家庭的想法。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以及对家庭价值的思考,她们认为要一个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是重中之重。“我们并不是反感领养,”莫雷拉说道,她是一家致力于提高LGBTQ家庭权益的非营利组织“我们的家”(Our Family Coalition)的执行董事。“我们希望孩子的身体里能够携带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传密码。

  莫雷拉是拥有部分葡萄牙血统的巴西人,而罗丽是意大利人。由于她们都希望能够传承自己的基因,她们请求勒娜特的兄弟捐献自己的精子,以便与罗丽的卵子结合。她们的妇产科医生使用体外受精技术在培养皿中孕育胚胎,并将其植入莫雷拉的子宫,使她成为女儿的“怀孕载体”。

  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威廉姆斯研究所估计,全美约有600万同性恋、双性恋或跨性别父母希望与子女建立生物联系,可是即使社会对同性恋父母的羞辱在不断地减少,留待他们考虑的事依然有很多。他们不得不面对个人价值观、医学技术、产科医生、生殖细胞捐献者或代孕母亲等重重障碍。

  不过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有巨大的转变。体外配子发生(In-Vitro Gametogenesis, IVG)是一项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它可以使同性父母们完全通过自己的遗传物质来繁育婴儿。具体地说,这项技术能够将人体内的其他细胞转变为精细胞或卵细胞。

干细胞科学家山中伸弥。图源:UCSF

  关于IVG的研究已经进行了20年,但直到日裔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的一项研究发现才使这项技术获得了真正的成功,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在2006年,他发现了一种能够将人体内任何细胞,甚至是易于收集的皮肤细胞和血细胞,转化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方法,而后者可以分化为人体内的任何一种细胞。在这个突破之前,再生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只能从冷冻人类胚胎中获得十分有限且饱受争议的干细胞。

 

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竞相将人类iPS细胞转化为精细胞和卵细胞。

 

  201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成功将小鼠尾部的细胞转化为iPS细胞,进而获得了卵细胞,并继续培育出了幼鼠。在产生生殖细胞(也称为配子)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步骤需要完善,以使其能够应用于人体。

  如果这项研究成功,首要的应用就是解决不育症:男性可以由体内的其他细胞获得精子,而女性可以获得卵子。而一个更灵活的应用是,人们还可以从男性体内获得卵子,从女性体内获得精子。比起生殖医学,这项技术将在体外受精领域中带来更巨大的变革。它将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改变我们的家庭观念。

今天的同性伴侣们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其他人的遗传物质。人造配子可以改变这个状况。图源:UCSF

  生殖细胞!

  目前,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正在尝试重现小鼠的实验,并将人类iPS细胞转化为精子和卵子。

  其中一位关键人物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干细胞生物学家阿曼德·克拉克(Amander Clark)。在一个周五的下午,她带着笔者参观了她的开放实验室并介绍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者陈迪(Di Chen),后者正在研制人造配子。我们进入了一个配备显微镜、控温孵化器和生物安全柜的小房间,学生们在这里进行iPS细胞相关的工作。陈向笔者展示了显微镜中新产生的iPS群落,它们看上去像一个大型的阿米巴原虫。

  克拉克介绍说,从这样的细胞生成可用的卵细胞或精细胞需要6个主要步骤。这些步骤都在小鼠实验中成功了,但在人体中做同样的事情并不容易。(2016年,科学家们报告了一项将皮肤细胞转化为精子的实验。克拉克对其的评价是“有趣的进展——但没人成功重复过这个实验。”)目前还没有人成功产生制造出人造卵细胞。

  克拉克的团队和其他实验室大都停滞在第三步中。在将体细胞变为iPS细胞之后,第三步的目的是使其蜕变成生殖细胞的早期前体。在小鼠实验中,一位日本研究人员林克彦(Katsuhiko Hayashi)成功将前体细胞与胚胎卵巢细胞(发育初期的卵巢中的细胞)结合。这些细胞是在妊娠第12天从不同的小鼠取得的。由此可以形成人造卵巢,并经过性别特异性分化(第四步)和减数分裂(第五步),最终得到配子(第六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