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高等法院日前裁定,在加州销售的咖啡产品须标注致癌警示信息,原因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产生可能致癌的丙烯酰胺。此事引发全球媒体广泛关注和争论。那么,丙烯酰胺是什么?真的会致癌吗?我们又该怎么做? 问:丙烯酰胺是什么? 答:丙烯酰胺是食物在煎、炸、烘烤等高温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炸薯条、烤面包、烘焙咖啡豆时都可能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问:丙烯酰胺会致癌吗? 答: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定义为2A类致癌物,即对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 问:要给咖啡贴上“致癌”标签吗? 答:尽管加州法官要求,在加州销售的咖啡产品需标注致癌风险警示标识,但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日前专门发表博客文章指出,咖啡不需要被贴上“致癌”标签。事实上,咖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有抗氧化、抗癌等功效。 无论是咖啡还是薯条等其他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谈论致癌性都不能脱离“剂量”这一重要参数。以咖啡为例,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千克煮咖啡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13微克。而此前曾有研究显示,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大约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 问:如何减少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危害? 答:实际上,要想减少丙烯酰胺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并非杜绝咖啡就能简单实现。专家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少用煎、炸、烤等烹饪方法,尽量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食品,以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