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电视再次成为“王者”。 在2018年中国劳动节小长假期间,根据市场研究公司中怡康线上线下渠道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2日-5月6日),在以OLED电视为代表的高端电视市场当中,索尼电视的销售量占比和销售额占比均列第一,占比分别达40%和54%。 * 数据来源:中怡康2018年五一期间(4月2日-5月6日)线上线下渠道销售数据 ”索尼大法”正在奏效。这个在中国社交网络上保持高热度的流行语,用来形容索尼品牌的爱好者们对这个消费电子品牌的狂热。在经历过一段不被看好的“破产期”以及大刀阔斧的改制调整后,这家公司在2017年财年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财报。与2016年财年相比,截止2018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财报显示,索尼全年销售额为8.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4%;净利润4908亿日元,同比增长近5.7倍。 在这些高速增长的数据之中,被索尼视为最具潜力业务单元的“电视业务”,实现了36% 的同比增长——表现太好,以至于索尼计划未来三年将电视业务的利润目标提高30%,实现电视业务获利约1000亿日元(约合57.5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看看中国市场的数据,你或许就容易理解索尼的底气何在。 五一一直被媒体视为消费电子产品全年表现的“风向标”。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索尼电视彻底将昔日对手甩在身后。三星电视和LG电视均出现大幅缩水,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34%和50%,被富士康收购的夏普电视的降价策略也开始失效,销售额缩减了21%。唯独索尼电视在整个行业颇为低迷的环境之中,继续保持着强劲的表现力。 初心不改,涅槃重生 事实上,索尼电视也曾经跌落于“优等生”的宝座。 早几年前,由于对市场判断有些偏差,以及外部激烈的竞争,索尼电视的市场表现平平,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外界所看好。但没有什么超级英雄拯救“失意”的索尼电视,反倒是根植于品牌的某种坚韧不弃或者孜孜不倦的精神让它得以自救重振。 2014年7月4日,索尼将电视业务剥离成立新的子公司。从商业策略和公司运作上来看,独立运作之后索尼电视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和可能性。“电视业务独立之后,最明显的莫过于决策权限更加灵活与下放,作为电视业务的负责人,能够掌控更多的决策权与预算。”此前任索尼视觉产品公司总裁、索尼高级执行副总裁高木一郎这么说。 索尼之所以没有放弃电视业务,基于这仍然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市场。 从全球市场来看,每年约有2亿台的电视需求量,所以在电视制造领域深耕了半个多世纪的索尼,完全有实力依靠其强大的黑科技研发实力和品牌沉淀撬动市场,并使其大行其道。 “‘低价走量’不是索尼的市场策略。”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高桥洋说,“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品质、时尚的生活,这对大众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大影响。索尼洞察到这种变化,着重推广高附加值产品,消费者通过口碑传播进一步将索尼产品与服务扩散至更多人。” 在索尼的定义里,这是一个“高附加值产品”的战略转型。这种说法事实上多少带着一些品牌脾性中的低调和谦逊。索尼正在做的事情,事实上是在用高端产品和其技术优势,重新定义这整个市场。 顺应趋势,有备而来 要理解索尼电视如何“重新定义电视市场”,中国或许是一个足以具有说服力的例证。 对于任何一家全球消费电子公司而言,中国都是他们最为渴望站稳脚跟的地方。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以及高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的购买力已经从过去的功能性需求,转向追求高附加值产品。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新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仍然实力不薄,超过40%的中国城镇家庭稳定处于中产阶层及富裕群体。这个报告还透露了重要的一点,中国消费者优先消费升级的产品为——消费电子产品、金融服务和婴幼儿用品。而麦肯锡(McKinsey&Company)咨询的报告则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形态中,主要以家庭形态为主。 家庭与消费电子的结合,对于索尼而言,便是电视业务重振并得以快速发展的天然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