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中央,有这样一群熠熠生光的人; 他们为科学研究苦苦鏖战,做出了突破性的卓越贡献; 他们在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他们有的年逾九旬仍不缀科研,他们有的虽年轻却成就斐然; 他们正在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改变未来; 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他们,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 这群创造了世界奇迹的天才将要聚集在一起 将要进行一场天才与天才的思想碰撞 早8:30,打开你的WiFi观看直播 现在,你有一个机会,能够与这些传奇科学家面对面! 直播科学家都有谁? 主 持 人:秦大河院士
报 告 人:James Fraser Stoddart院士(外籍) 报告题目:Engines Through the Ages 英国化学家。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任美国西北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分子化学和分子机器。他基于分子机械互锁结构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人工合成分子机器,有别于传统化学价键理论,该机械键概念为化学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报 告 人:Paul Nurse院士(外籍) 报告题目:Controlling How Cells Reproduce 英国细胞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伦敦实验室主任、牛津大学微生物学教授、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等职务。1989年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得英国皇家勋章并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获得美国Albert Lasker奖,2003年荣获英国皇家学会医学金奖,2005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Copley奖章,200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荣誉院士等国际奖项或荣誉称号。主要学术贡献为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发现并阐明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对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机制,并因此项重大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报 告 人:潘建伟院士 报告题目:新量子革命:从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到量子信息技术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利用量子光学手段,他在量子调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关于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曾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美国物理学会Beller‘s Lectureship、国际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学会国际量子通信奖、兰姆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奖励。 报 告 人:武向平院士 报告题目: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与SKA 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包括宇宙中的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团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宇宙再电离探测等方面,目前担任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国际SKA科学与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报 告 人:高福院士 报告题目:生态健康与疾病防控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特别是在病原与宿主界面的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免疫细胞与感染细胞(靶细胞)的相互识别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工作。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