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7日电(记者王琳琳)一阵恐怖的尖叫、一段痛苦的回忆、一场惨烈的灾难……恐惧记忆也许在很多人心里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阴影。如何让记忆淡忘,如何治疗疼痛的创伤?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了大脑记忆恐惧信息的重要神经通路,为治疗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发表 在《自然·神经科学》上。 动物对于恐惧的记忆很多源自后天习得。著名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证明,只要一种声音与恐惧相连,再次听到,动物就会重新陷入惊恐。 此前,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恐惧的信息会从大脑的听觉皮层流向海马末端的侧杏仁核,进而控制运动区域,产生恐惧反应。然而,在浏览小鼠大脑联接 图谱的时候,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蒲慕明课题组的副研究员杨扬和博士生刘丹倩发现,这一过程其实是“可逆的”,侧杏仁核也可以投射回听觉皮层,并且当这 个投射被抑制时,小鼠的恐惧反应就会大大降低。 “它说明,只要我们能够抑制从侧杏仁核投射回听觉皮层的神经回路,小鼠就不会害怕此前让它恐惧的声音了。假如我们也能在人脑中找到对应的通路,就可能通过调节这个通路,减轻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杨扬说。 蒲慕明表示,这一基础研究的发现可以为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目前药物治疗脑疾病效果并不理想,未来,生理、物理刺激和干预或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